【我的父親】人間行者吳炳金

文/吳金陵 |2018.07.29
3232觀看次
字級
父親吳炳金(右)軍旅時期。圖/吳金陵
父親與小女兒吳金陵合照。圖/吳金陵
父親與四個小孩兄弟姐妹合照(左起:大女兒吳宇欣、小女兒吳金陵、妻范玉葉、吳炳金、二兒子吳榮寬、大兒子吳瀛洲)。圖/吳金陵

文/吳金陵

「半邊月 您的臉

我渡過故事的圓缺

點點的淚像星晨掛黑夜

倒映在回憶裡的畫面

人分別 心跟隨

我擁抱這份緣的深淺

回首看見生命的不完美

對您的感謝未曾停歇

您那裡需不需要有人陪

您收不收得到我的思念……」

在那個動亂不安的大時代,民國三十八年父親來到了台灣,他一直是我從小到大的驕傲,他更是我這一生學習的典範,我想跟隨他的腳步……

父親吳炳金江蘇省宜興縣人,生於民國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在當時是地方上很有聲望的大戶人家,父親因為是原配所生的長子,因此從小備受重視和疼愛,自幼飽讀詩書、學習禮樂,由於個性乖巧、天資聰穎,很受家人的寵愛。

在那個時代,名門望族是第一個被鬥爭的對象,因此家裡的長輩想盡辦法把父親送出去。成為流亡學生的父親,一邊逃難仍然一邊讀書,父親常說:逃難時,就算在樹林裡,坐在泥土上,還是拿著樹枝在地板上習字,聽著老師講課。父親最後在時任國軍將帥的舅舅安排下,派了兩名士兵陪同坐船逃到了台灣。

為了生活,也期望有朝一日能夠返回家鄉,父親加入了軍旅生涯。在金門擔任連長期間經歷過八二三炮戰,歷盡生死交關、生離死別,也讓父親對世事更加豁達;父親最常說:「沒有什麼事情過不去的,遇到事情要去解決,要樂觀面對,就算天塌下來了,還有很多比你高的人頂著,就算沒人替你頂著,還有爸爸我替你頂著。」

父親後來在他堂姐姐的鼓勵下,申請退伍報考大學,憑著用功自學,考上了師範大學,還以第二名優異的成績畢業,沒有第一名是因為口試有著濃濃的家鄉音。父親一生愛國,從軍是為了國家,為了有一天能返回家鄉;報考師範大學也是為了國家,為了把更多的知識,教授給下一代。

從小到大最常見到父親的學生回來看他,甚至走在路上遇到學生都會熱情的過來打招呼,還記得有一次與父親經過一家饅頭店,裡面馬上有人喊:「老師好!」那是父親在金門時期代課小學的音樂和美術時教過的學生。由於戰亂時期,學校師資不全,而父親算是有受過高等教育,所以會去支援小學授課。

當時因為許多孩子都沒飯吃,所以他會把每月軍餉,全都給那些窮困的家庭,資助孩子們的學費和生活費,許多士兵在私底下偷偷笑他說:「連長好笨喔,把錢都給別人了。」父親聽到後嚴正地告訴他們:「我又花不到錢,吃飯國家給我吃,睡覺國家給我地方睡,這些錢更應去幫助那些窮困的家庭,因為他們都是我們未來的國家棟梁。」這就是父親的一貫作風。

父親很喜歡閱讀、研究、求新知,所以他後來成為中文和歷史老師,他常說,這一輩子留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看不完的好書。父親歡喜助人也喜歡與人分享,只要他能力所及總是傾囊相助,就算自己吃苦都不在意;民國五、六十年代,國民平均所得並不高,父親只要發現學生沒來上學,他就會去做家庭訪問,如果是因為家裡要孩子幫忙賺錢,他就會和學生的父母溝通,請他們讓孩子念書,他願意幫忙付學費,所以父親的薪水都給窮困的孩子繳學費。他跟母親說:「我們家是公務人員,孩子念書都有補助,我們一家人只要有飯吃就好,但那些孩子不能念書是國家的損失。」

父親的大愛,就如同他的皈依法名「吳重恩」,父親常說他隻身來到台灣,可以成為老師、有個溫暖的家,一路上遇到許多貴人,都是老天爺的恩賜;他是一個飲水思源、重情重義充滿愛的人。對我們四個孩子和母親,他永遠把最好的留給我們,所以他的吃飯穿衣哲學是「吃飽就好、穿暖就行」,他常謝謝母親,每日三餐,生活起居無微不至的照顧,這就是他莫大的幸福了。父親落實「知足常樂」的生活,也以「助人為快樂之本」點亮他的生命。

我想今天我們四位子女若有一點點的成就,都要謝謝父親的愛與良善成就了我們,連父親最後要離開我們,也做了最貼心的安排,就如他一貫的作風,總是替人著想充滿了愛……

父親,您避開了颱風天,讓我們免於在風雨裡奔波,您避開了漆黑深夜,讓我們不用夜裡趕車;您選擇藍天白雲的日子裡,讓我們好好的說再見,七月十四日上午徐徐的微風吹過,猶如您的智慧安排,享耆壽九十有五,眉宇之間一樣的慈祥又莊嚴。

「時間是愛的延長線,交錯著歲月,無數的離合悲歡,愛讓我們看透考驗後才能擁有幸福的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