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畫源於文字與繪畫之遠古聯繫。及至漢代,壁畫之「榜題
可視為早期獨立之題畫形式。
唐代藝事昌盛,詩歌、繪畫始有內在之關聯,所謂「少陵翰墨無形畫,韓干丹青不語詩」,或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也。此間李太白、杜工部雖有題畫名篇,然是否題於畫上,則無從考究。
畫上題詩於現世中可見者,始於宋代,畫上題詩,承接唐代文學與繪畫之內在聯繫,並將其表面視覺化,形成一種藝術形式。此種形式因有別於域外樣式,而具獨特之民族風格。
宋代以後,畫上題詩成為文人畫家之表現習性,「畫之不足,題以補之」,或彌情感之不足,或愈表現之缺憾。千餘年來,畫作無數,題詩亦然。
(〈風引上春香〉45x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