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家信用卡業者日前公開去年下半年的消費者旅遊行為調查報告指出,國人從事國外旅遊的花費,平均約為在國內旅遊消費金額的五倍,且差距持續擴大,縱使在國內旅遊的民眾人次不少,但顯然在國外旅遊的民眾,比在國內時旅遊更捨得花錢,且不少國人仍打算日後出國旅遊。
其實許多國人還是願意在國內旅遊,畢竟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在地旅遊資訊的可及性、食宿安排、代步交通工具和緊急醫療求助,都會比較方便。
就筆者過去在國外旅遊的經驗對照,台灣旅遊產業需要展現更多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特質優點,促進觀光旅遊活動內涵昇華,吸引更多人願意在國內從事旅遊消費。
就以歐洲為例,多數歐洲國家團的觀光旅遊行程內容,不乏洋溢藝術文化氣息的名勝景點,乃至古蹟,便於各國遊客接觸歐洲的文化薰陶,並能購買到便宜又有質感的物品。
促進國內觀光旅遊產業生機,業者首先要將針對行程內容設計,要有消費者導向觀念,朝客製化、主題化發展,加入更多在地人文質感,只要物超所值,就能吸引遊客,同時使國人認識自身生長的土地,還有提升自己素養,不會只是走馬看花行色匆匆。
開發觀光旅遊周邊產業的文創商品,必須揚棄馬馬虎虎粗放草率積習,重視質感。方能使國人能不吝嗇從事國內旅遊,甚至協助宣傳,讓更多人深入認識自己生長安身立命土地之美。
誠敏(台中市╲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