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是水果王國,但國內今年香蕉、鳳梨輪番產銷失衡,引起社會爭議。學者建議,與其要突破關稅以及防檢疫問題外銷,不如結合觀光,推出「水果折價券」,用國內的農產品以及農產加工品吸引觀光客,讓外國人來台灣吃和買,促進觀光與消費。
日前農委會舉行第六次全國農業會議,各界對於農糧產業問題提建言;會中台大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茶改場前場長陳右人建議,政府與其用金錢補助南向國家觀光客來台觀光,不如把部分經費轉成「水果折價券」,讓合作的水果攤、水果行先來登記,由政府管理認證,經過系統檢核,向觀光客保證,在這買的水果都是衛生安全、政府認證的,還能提升品質。
農委會農糧署陳建斌認為建議具體,列為會議紀錄並規畫中,只是必須先盤點季節特色產品及販賣點在哪裡,甚至是否可以駐點在各大觀光飯店裡,這些觀光客來台,對於水果都是現金消費,而且除了在現場吃,還會當伴手禮帶回去。
交通部觀光局副局長張錫聰表示,其實之前也有推出「採果券」,發送給來台的國際旅客,希望把旅客帶到果園,讓旅客自己去採摘、品嘗,不只能促進產業、吸引旅客到台灣,也可以推廣台灣的水果,,將與農糧署討論推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