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忙碌的媳婦終於有動靜了。懷孕期間,陸續收到朋友贈送的嬰幼兒用品,有衣褲、大方巾、尿布、嬰兒床、嬰兒推車等,應有盡有,讓我們省下一大筆花費。若說孫女是大家共養的,似乎也說得過去。
送這些東西的,都是兒子的同學和朋友。他們早一步結婚,也相繼完成了生兒育女的任務,一些捨不得丟掉的育嬰用品,就全部往我家送。現代人生得少,嬰幼兒用品亦十分講究品質與實用性,因此送來的物品不但價值不菲,且都整理得乾淨如新,根本看不出是二手衣物。
媳婦產前,還利用陽光普照的日子,把所有送來的衣物統統清洗過,讓陽光曝晒消毒,做二次清潔處理,之後再按照物件大小分類收納。這樣,使用起來既方便又萬無一失,也減少許多自行摸索的過程。
以前有一種說法,認為初生嬰兒若是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會比較好養。那時,每個家庭都生得多,且因物資匱乏,衣物都是善盡其用,老大穿完換老二穿,以此類推,每個孩子幾乎都是穿別人穿過的衣服。但等到不能生育時,衣服早已又舊又破,也沒有像樣的衣服送人了。
現代人就不一樣了,生得少經濟也富裕,但媳婦還是很樂於接收友人贈送的二手衣。她認為,新衣服穿在身上多少會有點卡卡的,嬰兒皮膚稚嫩,會感到不舒服而哭鬧;而人家穿過的衣物,經過多次洗滌,質地變得柔軟,比較親膚。以前人的說法,不無道理。
新生嬰兒就像雨後春筍,「一暝大一寸」,無法像大人一樣,單靠幾件衣服過寒暑,必須不斷購置新衣,所費不貲。因此在這「樣樣都漲,薪水不漲」的環境下,年輕人確實吃不消,乾脆選擇「獨善其身」,或者結婚不生養來因應。
但其實,生兒育女不必然這麼窘困。像我孫女出生後,媳婦自己親餵母奶,省下奶粉錢;尿布則穿插使用親膚性的棉布製品,減少免洗尿布的使用量,花費相對減少;至於其他所需,都是用別人提供的二手物品。
說真格的,如果大家都能有「物盡其用」的觀念,互通有無,不必什麼東西都花錢買,多生幾個孩子有何困難?至於互通有無,其實也不困難,現在網路發達,任何訊息和需求都可透過臉書傳遞。少子化的時代,大家盡一點微薄之力,幫忙養大孩子,不是一件很溫馨、美滿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