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環保餐具 賺國際環保財

林清淵 |2018.07.11
1330觀看次
字級

多年來環保團體的重點一直放在塑膠袋的汙染,但塑膠吸管也同樣嚴重危害海洋生物,歐盟、英國、印度等國都先後對塑膠吸管採取行動,大型速食業者與連鎖飯店如麥當勞、希爾頓等也都不落人後。

環保署已訂出二○三○年全面禁用的方向,月前更預告自明年七月起限制四大場所內用禁止提供塑膠吸管,已累積了一萬多人、五十多個團體的熱烈連署支持,因為囿於可重複使用的環保吸管難覓,又因官員「用湯匙吃珍奶」發言惹議,讓環保團體擔心政策變卦。

有台灣年輕人適時研發出使用聚合程序,將甘蔗渣壓製成聚合原料粒子,製成吸管,已申請專利並量產,此一成果猶如及時雨,讓禁用塑膠吸管政策燃起希望。

除了甘蔗渣,目前正與法國酒莊洽談將麥粕、葡萄渣研發植物纖維產品,我們也期待能擴大到稻草、樹枝條、竹桿等農業廢棄物,更多人參與研發量產,製作更多種類的碗盤刀叉等一次性餐具。

雖然歐盟、英國、印度等國都已對塑膠吸管採取行動,但他們現在所研發的替代品仍是僅可讓生物分解的塑膠,用一種塑膠代替另一種塑膠,讓解決汙染問題產生疑慮。政府可以趁著國際環保趨勢,投入更多資源或獎勵研發,協助研發環保餐具業者輸出智慧專利權,賺取國際環保財,利人利己也為環保貢獻心力。

林清淵(台中市/自由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