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郎英
午後兩點多,肚子餓得嘰哩咕嚕大叫,婧提議到安平老街尋食,機車在巷弄裡七彎八拐的,終於在一家鐵皮加蓋矮房前停腳。走進一看,桌桌客滿,有點訝異,都過了晌午又深藏巷底,竟還高朋滿座,很不容易。
老闆夫婦是聾啞人士,所以取名「啞吧麵店」,一九七一年創業至今,幾近半世紀,餐式不多,只有湯麵、乾麵、餛飩和小菜,看似簡單,卻美味又有情。
坐在位置上,正琢磨如何點餐時,只見其他客人很有默契地走向鍋爐旁,往牆上菜單看板東點西點,然後再往另邊桌櫃挑選滷味。我依樣畫葫蘆,趨前用手指著一碗乾麵和一碗湯麵,老闆微笑頷首示意「了解」,隨即熟練地下起麵條,專注忙碌料理。
走回座位後,等麵時間打量四周,用餐環境極古意簡樸,人雖多但不喧譁,店主的靜、饕客的靜,讓屋裡迴盪著單純麵香。老闆身後有個白板,寫著桌號次和消費價,吃完麵無須多言,一抬頭一目了然。對我來說,真是頓滋味很不一樣的美食,無聲勝有聲。
婧說,老闆和老闆娘人很好,除了用料實在,煮出道地家鄉味,還不時幫助其他喑啞人士,無私傳授廚藝祕訣,讓他們擁有一技之長與謀生能力。
老闆因小時候生病發燒,導致失去聽力和語言能力,在啟聰學校與現在的妻子相識相惜,胼手胝足經營麵攤,歷經不少困難才出師自立,所以心懷感恩心同理心,特別關照與他同樣境遇的身障伙伴。
這對賢伉儷仁心義行,很令人感動。我想這或許就是平凡不起眼小麵店,能聲名大噪成功擄獲人心的原因吧,因為來這兒用餐的,不僅吃到美味也飽嘗美德,身心靈都得到了光能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