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偏頭痛常常突然發作、無預兆,對偏頭痛患者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北榮頭痛醫療團隊和交通大學團隊合作,初步發現偵測腦波有助提前預測三十六小時內將發生的偏頭痛,準確度可達八成。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表示,頭痛最大的問題就是沒辦法預測痛感什麼時候來,很多病人一痛起來就沒辦法做事,甚至被誤會是精神虛弱疾病、懶惰等,學界長期致力找出偏頭痛的致病機轉和預防方法。
過去頭痛醫學界有聲音認為,或許可從腦波預測偏頭痛的發生。北榮和交通大學林進燈教授團隊初步發現,透過腦波偵測和計算,可預測三十六小時內將發作的偏頭痛,準確率達八成,病人可藉此預測,提前準備急性用藥,也可調整日常生活。
王署君指出,對每個月頭痛天數很多的病人來說,不需要預測;若是每個月發作次數四到八次,頭痛發作時跟完全不痛相比有極大落差,更易感覺發作時疼痛難耐,且未必有習慣用藥或帶藥在身上。
近年預防偏頭痛的藥物有進展,王署君說,台灣的臨床研究發現,用單株抗體抑制可驅動偏頭痛的血管擴張因子,可預防偏頭痛發生,雖藥價可能不斐,但對病人來說,多一個治療的選擇。
王署君說,如果每個月頭痛天數大於四天,且嚴重影響生活就應就醫,不要自行靠止痛藥止痛,以免依賴成癮。想減少偏頭痛發作,要定期服用頭痛預防性藥物。另外,維持規律的運動和睡眠,對疼痛控制也很有幫助。運動至少要一周三次以上;但所謂規律運動即不能偶一為之,若偶一為之者,頭痛會更為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