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 一朵寂靜的蓮花 文與圖/歐銀釧 |2018.06.15 語音朗讀 36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緬甸大其力觀音寺沙彌尼釋印秉的畫作〈彎月〉。圖/歐銀釧提供 作者(左)在緬甸大其力觀音寺的課室以簡報檔教小沙彌尼閱讀與寫作。圖/歐銀釧 大其力觀音寺大雄寶殿前的蓮花是學員的靈感泉源。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 「高大古樹的落葉,在山門路上鋪著一層厚厚的金毯,每天一大早就可以看到小師父掃落葉的身影。」 緬甸大其力觀音寺的小沙彌尼以電子郵件寄來她們寫的文章。這段是描述觀音寺秋天的文句。 「那棵高大古樹是什麼樹名?」我們批閱文章,針對其中這一句,讓學員再去查。 長達一年,我和新加坡的丘啟楓教授以遠距教學的方式,繼續教觀音寺的中文進修班學生閱讀與書寫。簡介觀音寺是其中的一個題目,大家寫得不亦樂乎。 去年邀請我們去觀音寺授課的宏光法師讓釋印儀把那棵樹拍下來,電郵給我們,也讓學員多方去查。 到底那是什麼樹? 一日,釋印儀回信:「那棵大樹的緬文名字音譯為『槨槨(guo)樹』。正確名稱我們還在查。」 槨槨樹?好特別的名字。 在她詳查時,丘教授也將那張「槨槨樹」的照片貼在緬甸留台同學總會的群組裡,立即有人回應:「那是雨豆樹。緬甸許多城市都可以看見它。」 原來是雨豆樹。好美的名字。我上網查詢,在台南市政府農業局網站上找到詳細介紹:雨豆樹,原產於熱帶美洲的西印度群島上,從墨西哥南部到巴西和祕魯也可以看到它的蹤影,當地印第安人常常將大樹幹刨空製成獨木舟。十七世紀時,雨豆樹經由西班牙人引進到南亞。雨豆樹耐熱、耐旱、耐溼、耐瘠、易移植,是很好的「遮蔭樹」。 終於知道樹名了。大其力觀音寺的簡介歷經大半年才定稿,這是全班三十多個沙彌尼的集體創作。大家先各寫各的,融合為一之後,再修潤,電子郵件往返三十多次,花了許多時間。但是,為了求真求實,學員們毫不懈怠,合力完成。 去年在緬甸授課時,學員看到我帶去以往為許多素人編的書,也期待能有自己的作品。於是,這一年來,我們除了遠距教學,也將學員們的生活、思考,圖畫與文章編輯為筆記書。 從文字、圖畫、照片到校對,沙彌尼在宏光法師帶領下,全班參與。近一整年,我們共同合作,完成《一朵寂靜的蓮花──緬甸大其力觀音寺》圖文筆記書,送給觀音寺的朋友們。書名取自十多歲釋印心的詩。印製經費由台灣、汶萊、新加坡、紐約的朋友們捐助。 人生有著很多巧合。我們和緬甸的相逢是一個奇妙因緣。 一九九七年,在大其力經商的一群華人組成一個團體,開始籌畫建寺辦學。李偉雲、陳德慶、李繼榜、楊秉清、楊清良、楊宗德、劉世德、譚輝海、李明海、李希聰等人同心協力,於大其力市的一塊荒地,建立起一座雄偉莊嚴的觀音寺以及「大華佛經學校」。二○○○年元月,大其力觀音寺舉行開光典禮,由曾留學台灣的宏光法師擔任住持。 一九九七年,我開始到監獄授課,開辦台灣第一個監獄寫作班,獲得許多文化界人士義助。 前年,宏光法師來台北,我在友人家裡認識她。我們從中午一直談到晚間,她起身和友人做飯,大家一起吃晚餐,計畫著到大其力授課事宜。 那時,我們對緬甸還很陌生,去年授課之後才略為了解。這次編書,從全體學員合作撰寫的大其力觀音寺簡介,才知道「大其力地處緬甸撣邦,是比鄰泰國和寮國交界處的金三角邊境城市,是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匯集之地;主流宗教為承襲佛陀早期教法的南傳佛教,這是當地大多數人信奉與遵行的日常生活準則。大其力觀音寺已有十七年歷史,為大其力的華族提供精神寄託,也為人們帶來心靈的慰藉。」 學員們寫道:「從大其力的山路進來,走進觀音寺。暮鼓晨鐘。日復一日,時光在遼闊的法海。蓮花原來住在心房。人生的桃花源在我們心中。」 閱讀再三,總是想起去年夏天在觀音寺教學的日子,想起大家提筆書寫的模樣。 有一段全體學員的即席創作,記述了小沙彌尼的生活:「我住在山邊。我掃地、我洗衣、我煮飯;我踩著縫衣機、我縫衣服;我誦經;蝴蝶飛過、燕子飛過;蝴蝶飛向花園,燕子停在長廊;我看到星星、月亮、太陽,我向星星誦讀,我向月亮祈禱,等待太陽在清晨的金光燦爛。」 這些文字栩栩如生的描繪了我們曾參與的日子。讀著讀著,彷彿又回到觀音寺。 去年,我從大其力回來後,寄去星雲大師的作品,寄去東方與西方的文學經典書籍,大約有一百多本,讓學生繼續研讀。同時也不斷透過電子郵件寄去文章,讓小沙彌尼學習。閱讀與書寫相互為用,多讀多寫多看是寫作的六字真言。 科技讓遠距教學更加便利。我們把改好的文章電郵到緬甸大其力,大家看了再學習,修修改改,再電郵回來。於是,這本書就在台北、新加坡、緬甸的多方電郵連絡中,陸續完成。 回想去年在大其力觀音寺授課的時光,每次上課進出二樓的課室時,目光總會被旁邊綠油油的大片草原吸引。釋印持在窗前看著青青草原上的牛群,物我兩忘。十多歲的她寫了一首詩〈牛.山.風〉:「站在窗口,微風吹過,清涼拂面。前方是青青草原,牛群在山邊,山在白雲下,我在風中。」 釋印定寫道:「微風吹過,樹葉合掌拍手。我也合掌,誠心誠意,祝福每一個人。」 想念遠方的學員。讀著釋印悟的詩:「老師來了,像花開;老師走了,像花謝。請老師再來,讓這朵學習的花再開。」 今年七月,我們將回到大其力授課。 大其力觀音寺大雄寶殿前的蓮花是學員的靈感泉源。去年許多人寫蓮花、畫蓮花,還有小沙彌尼反覆的查古文,研讀古人如何寫蓮。這一次,我們將從蓮花教起。 前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記憶封箱 下一篇文章 【人間回眸】雜貨店詐騙事件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4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7【人間行者心】翁啟泰老菩薩 奉行一師一道2025.05.0408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09【特搜啟示】2025.05.0410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遇見荷】 平安抵達《中國人的音樂》 ──來自生命深刻觸動的文化書寫【美好時光】 採我園中蔬【王文靜看世界】高山古隆族採毒蜜──世界最巨大蜂蜜,懸崖生存智慧【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