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教室全面裝冷氣,教育部一直以冷氣非校園必要設備為由「從長計議」,但台北市教育局五月底發文教育部,率先將冷氣機列為校園「基本設備」,市長柯文哲也決定中小學教室將全面裝冷氣,估計初期建置成本約十五億元,電費由市府埋單或使用者付費,北市府正研議中。
選舉在即,為了選票,基本上朝野市長、議員與里長候選人應該都不會反對,所以會在短期內達成協議。但從節能、減碳的標準,如果同一時段,每一間教室與老師辦公室的冷氣全部開啟,電力的負荷與排碳大增,筆者不禁要問教育局與學校,該如何繼續宣導節電與減碳?所以北市中小學教室全面裝冷氣室,絕對有違教育精神。
教室開冷氣,確實可以讓師生安心與專心上課,但是讓學生習慣開冷氣上課之後,一旦到戶外上體育等課程時,勢必讓學生找到反彈的藉口;如果回家也要求家長比照整天開啟冷氣,其爭議與後遺症是可以預見的。如何限制教室使用冷氣與保持一定能耐的抗熱,老師們可否準備好對學生的說服力?
再者,設置冷氣不難,但是接下來維護費、保養與每個月的電費分攤是絕大問題。印象中,筆者之前服務的學校,因為周邊有大樓改建,該公司慨贈每一間教室都有兩台冷氣,但接下來每年的維護費用,導師們向家長提出分攤時,遇到反彈與拒絕所在多有,最後由班親費補足才克服難題。
至於插卡式的班級冷氣,使用上較無節制的某些班級,經常很快就必須到總務處補足缺額,一學期下來讓同學支付兩百元左右,父母當然有怨懟。即便後來學校改採班級節電競賽,已經習慣吹冷氣的同學卻已不在乎能否得名。
或許台北市,乃至其它縣市跟進在中小學裝置冷氣可以擴大內需,但從教育長遠的角度,改善教室的空調與綠化校園環境,應該遠比加裝冷氣來得務實與符合節能減碳吧!
韓靖(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