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拼圖】談電視歌仔戲狄珊的貢獻

文/鍾邦友 |2018.05.31
4696觀看次
字級

文/鍾邦友

談到電視歌仔戲,多數人會立刻聯想到民國六○至八○年代期間,活躍於老三台的楊麗花、葉青及黃香蓮等當家小生,但影響電視歌仔戲興衰發展的卻另有一位較不為人知,然不得不談的靈魂人物──編劇狄珊女士。

她不只為歌仔戲創作,也為一般電視劇集寫劇本,甚至為歌曲填詞,名歌星鄧麗君代表作之一〈難忘初戀的情人〉便是她的作品,可謂是多產的才女作家。

狄珊曾三度改良歌仔戲的劇本,打破傳統戲碼的老舊框架,注入創新風格,造就了電視歌仔戲的黃金盛世。

她的第一次改革在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當時三台播出的歌仔戲多為傳統忠孝節義的劇情,因內容千篇一律導致觀眾逐漸流失。狄珊從頗受台灣觀眾喜愛的香港邵氏武俠片中汲取經驗,為台視的楊麗花編寫以武俠愛情為主要基調的《俠影秋霜》、《蓮花鐵三郎》等戲碼,同時刪除冗長的「哭調」,另編不少節奏輕快的新曲調,使劇情更加緊湊。

因為風格清新而廣受觀眾喜愛,三年後她與葉青轉投華視推出的《瀟湘夜雨》、《灞橋煙柳》,也是走類似戲路,同樣頗獲好評。

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她開始嘗試電子特效的元素,讓原本的民間傳說或神話故事,結合電視的炫麗聲光,顯現上天遁地的玄妙法術,讓電視歌仔戲興起一陣「神話特技」的風潮,是為第二波改革。此時最受觀迎的劇集是《周公與桃花女》、《描金扇》等。

其後,歌仔戲為適應電視拍攝作業的生態,不斷刪剪身段與曲藝元素,而與台語古裝連續劇變得差異不大。

有鑑於此,狄珊與葉青漸漸改走第三波的「復古創新」路線,戲服回歸原有的水袖以展現唯美身段,並強化唱工,重現「有聲皆歌,無動不舞」的藝術境界,此期推出的《孔明三氣周瑜》、《玉樓春》等,都是登峰造極的代表作,並獲得三屆金鐘獎的肯定。

民國八○年代末期,電視頻道大量開放,需要較多製作成本的歌仔戲榮光不再,狄珊為葉青完成《白蛇傳》後退休,也為電視歌仔戲的輝煌璀璨劃下休止符。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