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餘音繞梁的模仿鳥小嘲鶇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8.05.27 語音朗讀 48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用長鏡頭拍攝,觀察更仔細些,請注意看,此鳥的眼睛虹膜是黃色的。 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小嘲鶇平日都高踞枝頭唱歌,很難拍到特寫,幸好後院有一盆清水,得以吸引牠們駐足。 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小嘲鶇體長21至26公分不等,雄雌外貌相似。由圖中另外兩隻麻雀做比例,可窺知其大小。 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小嘲鶇雖一身灰色其貌不揚,對於模仿其他鳥類歌聲卻天賦異稟,誠可謂「鳥不可貌相也」。圖/李文堯&林心雅(Wen-yao Li & Hsin-ya Lin) 文/林心雅(Hsin-ya Lin) 餘音繞梁的鳥歌唱家 春滿人間。這陣子,常聽到後院傳來非常清脆悅耳的鳥叫聲,我不用出去看,就知道是何方神聖再次大駕光臨了。因為對於唱歌,此鳥天賦異稟,音感特好,除了擅長模仿別種鳥的歌聲,還能自編自演自唱,小小腦袋瓜裡似乎有多得數不清的曲目,一首又一首,餘音繞梁三日不絕於耳,似乎在這春天求偶季節,為了尋求夢想的人生伴侶,巴不能掏心掏肺盡情地唱,永不止歇。 記憶猶新,第一次聽到北美小嘲鶇唱歌,就是被牠們猶如變奏曲般,婉轉多變而嘹亮的鳴聲給震懾住了。我趕緊跑到後院一探究竟,鳥聲源自於一棵高樹上,拿著望遠鏡仔細觀察,一眼就看到一隻灰鳥高踞枝頭,曳著長長尾巴,翹著尖尖的喙引吭高歌。最讓人驚訝的,是此鳥不但能發出各式各樣的鳥叫聲,而且唱歌不單單是幾分鐘而已,心血來潮之際,還能聽到牠連續唱上一、兩個鐘頭。 查閱北美鳥類圖鑑,此鳥體長二十一至二十六公分不等,重約四十五至五十八公克,雄雌外貌相似,但公鳥一般比母鳥大些。主要分布於北美和中美洲,從加拿大東南部一直到墨西哥、巴哈馬與加勒比海區域。平均壽命約八年,目前已知活得最久的是十四歲又十個月。 獨樹一幟的模仿能力 小嘲鶇屬雜食動物,吃昆蟲也吃水果。牠們會被後院果樹和小黑莓吸引,卻幾乎不曾光臨屋簷下的餵食器。幸好我在窗邊擺了一盆清水,某天赫然發現此鳥就站在盆邊喝水,趕緊捕捉瞬間拍了幾張,得以觀察其細部特徵:牠們的喙和雙腳均為黑色,頭、背至腰部呈暗灰,胸腹灰白色,翅翼灰黑並有兩條白色翼帶,尾羽灰黑而長。最特別的,是牠們眼睛虹膜是黃色的。 綜觀此鳥一身灰色,堪稱其貌不揚,然其歌聲竟如此美麗動人,可見上蒼還真是公平的。 儘管世上許多鳥類都會模仿其他鳥類的鳴叫,但在北美最知名的莫過於這種模仿鳥。牠們會創作大量的歌曲曲目,從四十餘種到超過兩百種歌曲類型,此外還會模仿貓、狗、青蛙、蟋蟀等動物,甚至人造聲音如汽車警報──雖然我沒聽過,但只要聽過牠們歌曲之繁複多樣,就會讓人相信牠們天生具有這般獨樹一幟的能力。 公母鳥都唱歌,後者比較安靜,聲音也較小。因分布範圍廣,有些地區的公鳥可能在二月就開始唱歌,牠們會持續唱到夏季甚或秋季,除了求偶,在建立領土之際也會大唱特唱。 一夫一妻卻不相約束 小嘲鶇以智商高著稱。根據二○○九年一項研究發現,牠們能識別人類個體,會特別注意那些曾侵入領域或具威脅的人,也會記得過去幾年最合適築巢的地點,會回到繁殖成功率最高的地區撫育下一代。牠們在一歲達到性成熟,每年孵育二至四窩,公母鳥都會參與築巢。 其實好幾年前,我就曾看過一對小嘲鶇在後院灌木叢鑽進鑽出,顯然打算築巢,可惜後來棄而轉移陣地,可能覺得不夠安全吧。要不,我應能看到牠們的愛巢和三、五個淡藍帶褐斑的蛋,或兩隻親鳥輪流育雛的實景。沒能提供牠們合適的繁殖環境,真是令人感到遺憾。 小嘲鶇通常一夫一妻,然而根據研究,已婚的公鳥會唱歌吸引更多伴侶(即拈花惹草),而有一夫多妻的現象。同樣的,已配對的母鳥對配偶和新出現的其他公鳥,也會加以評估兩者實力──如歌唱品質和領土優劣等(而紅杏出牆)。有趣的是,離婚、配偶交換,及額外配對交配,確實都發生在此鳥身上。 名著中善良的模仿鳥 此鳥在北美堪稱家喻戶曉,因為美國作家哈波·李(Harper Lee) 在一九六○年寫了一本暢銷名著 To Kill a Mockingbird,直譯為「殺死一隻模仿鳥」,台灣譯為《梅崗城故事》。 該書名來自男主角Atticus Finch給用氣槍打鳥的孩子們的忠告:「……要記住,殺死模仿鳥是一種罪過。」在小說中,模仿鳥被描繪成純真而無辜的人,而殺死無辜者是一種罪過,因為「牠們不會做任何事,只會用牠們的心唱歌給我們聽。」就比喻的意義,書中幾個角色都可被視為模仿鳥,並沒做過任何壞事,卻被人汙衊攻擊。 除了這層文化意義,小嘲鶇還是阿肯薩、佛羅里達、密西西比、田納西和德克薩斯這五州的州鳥,可見其備受喜愛的程度。對我而言,鳥兒歌聲繞梁不絕於耳,才真是心靈無上的享受。 動物小百科 北美小嘲鶇 英文名為Northern Mockingbird,中文譯為小嘲鶇,或稱模仿鳥、反舌鳥,為雀形目嘲鶇科。其學名Mimus polyglottos正因為牠們是一種善於模仿各種聲音的鳥: Mimus 是拉丁語「模仿」之意,而polyglottos則來自古希臘文 poluglottos,英文意指 "many-tongued”,整個學名的意思就是「可模仿很多種語言」。 前一篇文章 【自然筆記】 鴨王雄風 下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哥倆好 寶一對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鏡頭下的生態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