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澤久子
(Yoshizawa Hisako)
文╱吉澤久子
先夫古谷總認為:「老後最重要的,就是確實、不斷地學習,持續和社會保持聯繫。就算只有一點點,也必須思考『我現在對誰有幫助』,做為人生的方向。」
那時婆婆光子大概八十歲,古谷勸她不妨善用英語才能,找出老後的人生方向。光子曾是外交官夫人,過去長年在國外生活,擁有深厚的英語能力。
「我這把年紀了還教英文?會不會不太妥當呢?」光子有些遲疑,但她也想趁著自己還健康時再多做些什麼,於是她在家裡開辦了英語教室。
她的第一位學生是和我們很要好的朋友的女兒。光子過去曾在歐美生活,精通社交、日常的各種禮儀。她的英語教室不只教授會話,也傳授許多歐美文化的相關事宜。由於課程深獲學生喜愛,透過口耳相傳,英語教室的學生愈來愈多。到後來光子本身也持續進修,只因她認為「既然要教學生,那我自己也必須更努力學習才行」,於是她三度坐船到海外旅行,企圖讓英文更上一層樓。
光子正向、積極的態度,以及一旦做了就絕不放棄的氣魄,帶給我極大的影響。當時我也帶著激賞的心情,毫無保留地協助她處理許多英語教室的相關業務。
哪怕是八十歲,也要有學習的心。現在的我之所以能不斷向大家倡導這樣的觀念,想來也是承襲光子的遺志吧?
即早學習自立
若要我針對老後下句註腳,我會說,當你過了七、八十歲,老年生活會進一步變得更漫長。長路漫漫,你該怎麼走?人老了以後,食衣住行的能力都會下降;接下來,身邊的朋友愈來愈少,更會對經濟感到不安,以及無可避免的體力衰退。當你終將面對這樣的問題,該如何度日?這些思考非常重要。我透過光子晚年開辦的英語教室,體悟了這個道理。
已經往生的村山冴子女士,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輩。她生前是關西學院大學社會系教授,在她的著作《老後的設計——豐富老年生活》中,她寫到在私立老人院的大廳裡,總是會看到一些老人無所事事地坐著,就這樣結束了一生——據說有的老人院為了便於管理,甚至會要求長者們不要任意到別人房間串門子。
實際上,在歐美,儘管重視個人隱私,仍鼓勵同住者交流、彼此互相合作。村山女士寫到,讓大家在遵守規則的條件下來往,才會使老人院的生活更加豐富。
我認為,村山女士其實是指出:不論在家或是在老人院,都必須尊重「個人」這件事。也就是說,你要能夠享受獨自生活的樂趣,改掉「過去有人做伴,一旦落單就會不安」的心情,並學習自立、和其他人保持良好關係。我也藉此接收到得及早訓練自己獨立的重要訊息。
(摘自《不依賴的老後》,遠流出版)
作者簡介
吉澤久子
(Yoshizawa Hisako)
1918年生於東京,文化學院畢
業。日本知名家事評論家、散文
作家。在婆婆、丈夫相繼往生之
後,從65歲開始獨居生活,永遠
保持著正向的心情生活,感謝老
天賜予健康的身體和豐富的人際關係。
目前持續在《朝日新聞》連載專欄〈老年思想準備〉,闡示嶄新的老年生活與思考方式,是目前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老年問題專家,獲得許多共鳴。已在台出版多本樂齡書籍,可說是「珍視人生,愈活愈幸福」的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