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每個人心中 都有座觀音 文/歐銀釧 |2018.05.18 語音朗讀 284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那時,我在桃園山中教室的少年學生想學畫畫,於是三度請畫家馮佩韻幫忙義務教學。學生喜歡她畫的藍花楹、荷花、楓葉……對她畫的「印象觀音」更是好奇,追問她如何繪的?她直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觀音,只要誠心,就可以畫。」 圖/馮佩韻 印象觀音之氣定神閒 圖/馮佩韻 〈晨曦) 圖/馮佩韻 文/歐銀釧 那時,我在桃園山中教室的少年學生想學畫畫,於是三度請畫家馮佩韻幫忙義務教學。學生喜歡她畫的藍花楹、荷花、楓葉……對她畫的「印象觀音」更是好奇,追問她如何繪的?她直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觀音,只要誠心,就可以畫。」 來到淡水。對面是觀音山。我們靜靜佇立。 這一日是為參加朋友的田園盛宴而來。在花草果香中,聆聽遠方講者說起他的家族故事。朋友以花草擺飾桌面,以台灣食材複製了他家祖傳的食譜。稻米、南瓜、葉子、花瓣……大半日,陽光相伴,大家傾聽友人說起家譜。 友人住所一抬頭就是觀音山。 畫家馮佩韻總是微笑靜聽。 我想起多年前,剛認識她時,看見她畫的油畫「印象觀音」系列,十分感動,似乎塵囂都遠離了。 那是她於二○一二年的作品。起源於有一年她在書上看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美術館收藏的〈水月觀音像〉。靜靜看了許久,一直停在那一頁。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就開始畫起來,憑著心中的記憶,使用不修飾筆觸的方式畫。」 那一整年她想著心中的觀音像,面對自己,日日在畫架前。有時,一整天只畫了數筆。大多數時間,埋在調色盤、紙筆之間。那年她四十八歲。 馮佩韻,祖籍河南,出生於台灣雲林。實踐專校(現在改制為實踐大學)畢業,遊學巴黎,回台後,忙著工作,往返台灣與歐洲之間數十回。近五十歲時,她決定專心畫畫。 六年前剛認識她時,在她的畫展上看她的履歷,心中揣想著她的繪畫與人生。 那時,我在桃園山中教室的少年學生想學畫畫,於是三度請她幫忙義務教學。學生喜歡她畫的藍花楹、荷花、楓葉……對她畫的「印象觀音」更是好奇,追問她如何繪的?她直言:「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觀音,只要誠心,就可以畫。」 她說起自己畫觀音像時,不自覺的,屢屢回想自己的前半生:在雲林出生,五歲隨家人搬到台中,青春時期來到台北,就讀景美女中,跟隨鄧獻誌老師學習素描、水彩,同時期並修習國畫、書法等課程。一九八二年,在顏水龍等老師帶領下接觸色彩學。其後師事名畫家章德民,繼續研習。 「我從小愛畫畫,後來拜師鑽研,學了十多年,一直在學。學無止境。」她告訴學生。 「年輕時埋下的種子,到一定頻率時會浮出來。如果走錯路了,現在重新開始,自己畫一條新夢的路,下定決心,就有希望看見陽光大道。」 去了三次山中教室,面對迷途少年,她心有所感,悄悄畫了一幅〈花之組曲〉,畫裡各色的花在淺藍的變幻線條中,往上生長。好像是花朵在唱歌,又似乎是五線譜的音符。 這次來到淡水,在友人的田園盛宴桌上,看見一朵朵花,似曾相識。奇幻的夜,好像這些花一直在長。太巧了,那些花飾竟像是她畫的那幅〈花之組曲〉。 我參觀過她多次的畫展,除了台北畫展,也到高雄文化中心看她的新作。我們每年見一次面。每次的一點點談話,都像花瓣一樣,落在我心裡,時常想起。 以為她成為畫家之後就自己一直畫。站在觀音山面前,她謙虛的說,還在學。 起初,她畫著曾經流連的風景、花卉。色彩鮮麗。我為之吸引,後來才知道,彼時,她經過愛恨悲歡,曾到英國學習色彩治療,在藍色、紫色、綠色、黃色、紅色……各種色彩之間,試著翻查生命的答案。尋找「我是誰」?向生命叩問「為什麼」?面對生命的波折、衝撞,她尋找自己,尋找靈魂的出路。 那些亮麗的色彩是走過苦痛的設想。 四十多歲時,她徊徘在失落的青春與夢想之間。不知如何是好?苦痛敲打著她的心。那是生命的考題,她四處找答案,直到「不知道為什麼」畫了一整年的觀音像。 於是,四十八歲和五十歲連在一起。她穿越過去的自己。「心中有一朵花開出來,記憶甦醒。」 失落的夢想似乎散在各地。她不停的畫,不停的旅行。去年,她去廣西陽溯、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溯山水甲桂林」。回來之後,大半年在畫室裡,埋首於「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情境,完成一幅山水畫。 一日,她於廣西黃昏的山上梯田往下看,見到美麗的人間屋子。回來之後,她也畫了那房子,但是,她把門上原來灰的顏色改為紅的。房子映照著光線,「那是我的心境。」 二○一六年,她沿著天山,去了新疆伊犁的昭蘇縣。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塞外江南,深深震動她的心。新疆的春天開杏花,夏天牡丹綻放,秋天是楓紅、白樺的季節,「奶奶的墓在新疆的吉木薩爾縣,站在她的墓前,我想像著素未謀面的她看花的模樣。」 「五十歲的自己好像是一歲小孩,重新開始。」擦肩而過的夢想在新階段的學習之中,漸漸開展。 她開始重讀重畫。小時候讀的唐詩、千家詩,她從書櫥翻出來,重讀再三。每日一個人靜靜寫書法,沉浸在滿屋子的毛筆字和墨香裡。 「學習會讓種子醒來。」 青春時讀不懂的《老子》,中年的她一讀再讀。五十四歲時「有一點點懂」,「破除了形,大道至簡,大象無形」。於是她的畫風從具象走向半具象。慢慢抽離,簡單化,化繁為簡。 不變的是,她用色依然以希望和喜悅的色彩為主。每周自己獨自去故宮,看著古老的作品,在時光裡行走。 我們站在觀音山前,俯看淡水河,一直到暮色黃昏。 深夜,我們下山。從淡水往台北方向出發。萬家燈火。我們往我住的象山行進。 再問起二○一二年她畫「印象觀音」的日子。她說,那一年,時間過得很慢,每次提筆,都彷佛聽見日日誦讀的佛經。 「凡有所相,皆是虛妄。」她一再聽見《金剛經》的句子在心中迴響。 每一年的相見是一瓣花。六年,六瓣。一朵花因此來到心底。時光醒來了嗎?我在那個時間? 前一篇文章 【世界行旅】穿越東西線 下一篇文章 【詩】胡桃派 ——致Y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4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5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6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7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08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9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2025.08.0110多閱讀能改造人生2025.08.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歲時‧節氣】立秋 碧樹蕭蕭涼氣回【王文靜看世界】埋在千年古村下的神殿 ──乩童、祭司與阿波羅神【記憶長廊】荷蘭豆炒洋菇【遇見荷】如荷【時食有味】酸甜人生果【十步芳草】我在,春天在 作者其他文章【遇見荷】如荷【時光重逢】穿過時光,看見日清晏蜓【遇見荷】夏天在河岸唱歌【時光重逢】跨越生死,抄經靜心——藝術家李蕭錕和宇宙對話【遇見荷】風的膠捲 【時光重逢】 聽無,聽有,聽見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