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二十二歲女性,半年前騎機車發生車禍,導致肋骨及骨盆骨折。經過幾個月休養,身體恢復,卻常常莫名哭泣、失眠惡夢,出現外出時掙扎許久才能踏出家門的情況。近期因車禍賠償糾紛而症狀加劇,家人陪同就醫,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目前持續治療。
四十四歲男性,在照顧癌末父親的過程中,懷疑是自己決定不急救而害死父親。出現持續腹瀉、失眠,醫師建議轉到精神科門診,診斷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佳佐表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指當親身經歷、目睹到威脅生命或極重大的傷害時,往往會有極度害怕、恐懼或無助感,且持續超過一個月以上。
在生理方面可能出現頭痛、胃痛、消化系統不適、氣喘、頭暈等症狀;心理上會陷入憂鬱、焦慮,或是出現偏差行為、厭食或暴食;甚至開始出現酒精與藥物濫用、自傷行為等。因此,當自身或身邊親友感覺有異狀時,應盡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