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鮭魚的池塘。圖/李啟華
卡皮拉奴吊橋。圖/李啟華
文/李啟華
加拿大北溫哥華有一座森林公園──卡皮拉奴吊橋公園。這座靜謐、清幽的公園,在卡皮拉奴峽谷的河流上方,距離地面二百三十呎的高處,搭了一座橫跨兩岸長四百五十呎的吊橋,形成了特殊的景觀。
圖騰柱訴說歷史陳跡
偌大的森林裡有瀑布、鮭魚池、花園,還有印地安歷史陳列室。室內展示了數百年前,此地原住民開礦、打獵的生活照片,以及當年居民使用的捕獸器、捕魚具、淘金用的器具等。
最吸引人的是在公園樹叢中,一根根高大的圖騰柱,這些造型特殊、色彩濃烈、豔麗的圖騰柱,向旅客訴說著當時原住民──印地安人的生活故事和歷史陳跡。
這些創意十足的圖騰柱是一九三○年間,吊橋的主人麥安能邀請當地土著樹立他們的圖騰雕像。目前,我們看到的圖騰柱都是七十多年前所遺留下來的。
仿真印第安雕像驚人
一九一一年建成的茶屋,現今已變身為精品店。還沒進小店鋪,就被小店四周的雕像嚇了一跳,雕像表情傳神,有橫眉豎眼、排排坐的印地安武士;有狼頭鹿角裝扮的加拿大士兵;有舉起巨斧的印地安獵人;有半抽象的酋長夫婦巨像……
三○年代期間,兩名丹麥的雕刻家艾芝麥臣和葛拉漢生到卡皮拉奴吊橋邊販售雕刻品,為了交換食宿,他們開始雕塑一些與真人同樣大小的印地安人像樹立在公園裡,豐富了此地的印地安雕像群。
有趣的是,不只雕像數量有所增加,在圖騰園中,後來也增加了幾十根新的作品,最著名的百年紀念柱是出自卡皮拉奴酋長的姪孫史丹約瑟之手。當天在「拓荒者花園」中,更看見有位原住民正專注地在雕刻著圖騰柱,顯見創作的軌跡始終沒有停止過。
眾人成就百年吊索橋
公園裡,最吸睛的,還是那座長長的吊索橋了。
遠在一百多年前,喬治葛蘭.麥基發現了這個地方,在秀麗的風光吸引下,麥基夫婦築屋住下來。後來,他們得到印地安人和一隊騎士的協助,將第一座以大麻繩和香柏木紮結而成的吊索橋懸吊於卡皮拉奴河上。
一九○三年,另一座較穩固的吊橋建成了,一九一四年吊橋改成以鋼纜及混凝土鞏固兩端。到了一九五六年,現在的吊橋才興建完成,兩端的鋼纜可以承受十三噸的壓力。
山中清涼風歲月靜好
我們到達吊橋公園時,正逢此地乾季,橋下沒有湍急的流水,走過吊橋,便是鬱鬱蔥蔥的原始森林,林中松、杉高聳入雲,楓葉尚未變紅。走在這片不見天日的天然森林中,一路只感到清涼、舒暢。
從卡皮拉奴公園上端,走十多分鐘,可以到克里夫蘭水壩,因為山中水質良好,兼以氣候適宜,便開闢了鮭魚養殖場,養了許多銀鮭和大鱗鮭。
漫步在密林中,聽鳥唱蟲鳴,看池中魚兒悠游,作一次舒暢的「森林浴」,真是一大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