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深耕搶商機】東南亞強勢崛起(下 ) 文/余曉涵、許秩維、周永捷、林行健、范清毅 |2018.04.15 語音朗讀 208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本版專題節錄自 《全球中央》雜誌 二○一八年三月號 http://www.cna.com.tw 政務委員林萬億。圖/張皓安 外籍漁工在台灣工作一段時間後就會離開,技術無法留下。圖為在颱風來襲前進行防颱準備的外籍漁工。圖/孫仲達 文/余曉涵、許秩維、周永捷、林行健、范清毅 面對台灣的缺工問題,政府研議開放新南向勞動移民,可能造成哪些社會衝擊? 過去來台的東南亞移工,返鄉後過得怎麼樣?又如何定義昔日那段飄洋過海遠走異鄉工作的日子?本期帶您探訪。 瞄準就業市場 大學選系實習轉南向 東協國家經濟崛起,加上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教育部也開始啟動,從教學、高教合作到海外實習或交流,希望幫台灣學生及早打好地基。 教育部補助南向實習 一年上千位學生申請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表示,教育部已將新住民語文列入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除了新住民子女可以學習到母國的語言外,有興趣或是有意願到東南亞就業發展的學生,也可及早學習。 在高教部分,姚立德表示,過去培養東南亞語言人才的校系只有兩所學校,現在已開始有更多學校開設東南亞語言課程,教育部也補助經費,鼓勵學校開設選修課,希望培養更多就業、教學等人才。 為鼓勵學生到新南向國家交流,教育部的學海計畫也撥出經費,鼓勵學生到新南向國家的台商企業學習,今年就有上千位學生申請,另外也有一百多名學生申請到新南向國家擔任交換學生。 姚立德表示,為了促進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交流,高教司也正推動國內大學組成數個大學聯盟,每個大學聯盟主要對應一個新南向國家,與當地大學進行研究、教學等合作,促進師生互訪,幫助台灣師生更瞭解新南向國家的文化特色,也希望在教育、科技、產學等各方面合作交流。 工作機會供過於求 越語組畢業即就業 高雄大學東亞語文學系主任李京保表示,在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前,系上就已成立越語組,和日語組和韓語組相較,早年越語組學生的入學成績相對較差,近幾年已明顯提升,現在已不輸給另外兩個組,且越語組學生多半是因就業考量而來就讀。 現在很多學生擔心畢業即失業,但越語組卻沒有這個問題,工作待遇幾乎都是新台幣四萬五千元起跳。她認為,東南亞國家發展空間大,因此也鼓勵學生到當地工作,但只要能堅持幾年,就能累積很多經驗和資歷。 相對於招生和學生就業率,李京保坦言,師資反而是一大難題,受限於國立大學專任教師必須有博士學位,因此要尋找越南籍教師或精通越南語的台灣籍教師都很困難,這也成為東南亞語言相關學系發展上的限制。 以外語學院聞名的政治大學,於一○六學年正式成立等同於系所的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首屆共有十六名學生。 政治大學東南亞語言與文化學士學位學程主任徐嘉慧表示,經過她初步瞭解,班上學生多半是因為對外語學習有興趣,加上現在會東南亞語言的人不多,未來很有發展性,才會選擇此學程。 設立東南亞學位學程,除了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外,現在台灣和東南亞在貿易投資、人民交流上日漸頻繁,想要更深化彼此互動,就得在語言文字和區域研究等面向共同帶動,因此需要從教育著手,培養語言人才,促進雙方更頻繁與扎實的認識與交流。 徐嘉慧指出,不管是婚姻移民或工作移民,現在已有相當人數的東南亞移民人口在台灣,加上新住民第二代,已成為台灣社會的一部分,如果要深入瞭解新住民,必須從文化、社會等面向進行。 人文教育是政大的一大特色,徐嘉慧表示,校內各學系已有歷史文化、國際關係、經貿等東南亞相關課程,除了語言學習外,未來透過跨系、跨院的課程搭配,可拓展學生的學習範疇,讓未來發展更多元;不管是海外經貿或國內移工,很多事務都牽涉到司法,因此學程還規劃發展司法通譯專業,相信對學生未來在海內外就業都有助益。 開放新南向勞動移民 社會衝擊待評估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就缺才缺工問題表示,談攬才不可能不談移民政策;政務委員林萬億說,未來要處理計畫型勞動移民,可以考慮從新南向各國引進人才。 農漁、長照缺工 盼留下新南向藍領人力 林萬億表示,目前缺工的農業、漁業及長照,可以引進高中職、技專或大學的外籍學生,讓他在台灣學習知識技術、提升語文能力,畢業後在台就業,給予工作簽證,一段時間沒有違法,且合乎人力需要,應該開放讓這些人移民或永居。 像是高農職校,如果引進新南向國家的學生,在各農場、農會實習及產學合作,畢業後就有農業的知識跟經驗;漁業方面,目前有一千多名中國大陸和二萬多名東南亞的漁工,他們工作一段時間就會離開,技術無法留下相當可惜。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負責相關業務的一位官員表示,根據現行的制度,僅白領外勞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及向勞動部申請跟台灣居民一樣不受任何限制的工作證許可。 官員指出,根據入出國及移民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外國人在我國合法連續居留五年,每年居住超過一百八十三日,或居住台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其外國籍之配偶、子女在我國合法居留十年以上,其中有五年每年居留超過一百八十三日,二十歲以上、品行端正等,得向入出國及移民署申請永久居留。但以就學或經中央勞工主管機關許可在我國從事就業服務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款工作之原因許可居留者及以其為依親對象許可居留者,在我國居留之期間,不予計入,也就是說藍領外勞不算在內。 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近五年藍領外勞的來源國以印尼為最多,其次則為越南、菲律賓、泰國。 官員認為,林萬億指的應是移民政策跟外勞政策銜接仍有檢討空間,但是否未來要修法,並非勞動部所管轄業務。 政策恐衝擊社會 學者:應思考相關配套 文化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教授李健鴻表示,開放農業或長照移工移民政策,雖然可以解決這兩個行業人力不足,但隨之要思考社會制度部分,是否有相關的配套措施。 他舉例,若開放藍領移工的移民政策,首先要面臨的就是勞保年金的問題。 李健鴻說,目前現行的制度是藍領移工最多在台工作十四年,因此並未符合工作十五年就可領勞保年金的規範,但若開放移民政策後,藍領移工就可以領取勞保年金,對於目前財源入不敷出的勞保年金恐雪上加霜,加上社會大眾是否願意讓移工來瓜分勞保年金、其他社會福利的分配等都是問題。 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教授成之約則認為,開放移工移民是值得鼓勵的方向,但政府應該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 成之約說,給予移工居留權或成為公民的權利後,接下來就要面對移工家庭團聚的需求,若移工將小朋友接來台灣,也要面臨移工後代的就學問題等。 政府應該提出更多有力數據,證明開放移工移民不會衝擊到本勞的就業環境,對於社會市場的影響也應做好評估,以回應推動政策時會面臨的反對聲浪。 台灣經驗扭轉人生 移工返鄉幸福創業 曾在中壢紡織廠工作的蘇雅在台工作期間省吃儉用,工廠包吃包住,兩年下來攢夠日後創業、討老婆的本錢。 「很感謝阿公阿媽對我的照顧」,蘇雅說,紡織廠老闆的雙親看蘇雅一個人離鄉背井來台,對他很照顧,常常有好吃的都會分給他,他身體不適時也會帶他去看病。 現在的蘇雅日子過得相當充實,除了要幫忙老婆照顧髮廊生意,平常也擔任國小校車司機,有時候假日髮廊生意好起來,夫妻倆可是整天不得閒。 談到未來的夢想,蘇雅計劃在十年內開設一家結合婚紗造型的髮廊,希望有一天能親手幫女兒畫上美美的新娘妝。 雅加達一家醫療器材公司內,羅絲精神抖擻帶領學員,面對群眾台風穩健的她,歸功在台灣的工作經驗對她的磨練。 一九九九年在新竹擔任家庭看護的羅絲,負責照顧年邁的阿公、阿媽,之後也在育幼院工作兩年。她很感恩在台灣的工作經驗,認為這是鍛鍊她心志、培養她日後出國闖蕩的契機。 「九二一大地震都經歷過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羅絲回想當時剛來台就遇到大地震,以及接下來工作的挑戰,讓她擁有海外工作的經驗。 離開台灣後不久,羅絲在因緣際會下前往南韓工作近九年,練就一口流利韓語,再加上自修英語,如今她已是雅加達韓國醫療器材中心的首席講師,從備課、演講、帶動唱到推廣產品,女強人的專業和自信顯露無遺。 在台灣擔任看護六年、去年一月結束工作返回爪哇老家的丹妮安,憑著對音樂的熱情,目前擔任節目活動上的表演歌手。不過,她也坦言,在老家擔任歌手是興趣,但工作並不穩定,也有旺淡季之分。 她說,她在台灣工作期間有存到錢,用來支援家裡的生活費用、小孩子的教育費。她也慶幸在台灣工作期間能夠學好中文,加上她結交很多台灣朋友,經常聊天對話,現在已經是「中文、台語攏ㄟ通」。 「我的中文退步了,回印尼後很少有機會講。」丹妮安希望接下來能夠到台商在印尼的企業上班,除了懷念台灣人的善良熱情,她也自信滿滿說:「我的中文和台語還是能夠派上用場的」。 菲國經濟成長未雨露均霑 昔來台移工盼再來 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以南約四十公里的達斯馬里那斯市,正在拓寬中的省公路旁,還是散布著一大片違章建築。曾在台南一家電子工廠工作的艾拉班,和家人就住在這裏。 到台灣之前,艾拉班在鄰鎮修車廠上班,日薪才三百一十五披索(約新台幣一百七十九元)。 她於二○一四年到台灣,月薪平均新台幣二萬一千元,省吃儉用幾乎全部寄回家鄉。二○一六年合約期滿返鄉,看到自家原本以木板拼湊成的小屋,現在砌了水泥牆,冰箱、電視、電風扇和卡拉OK伴唱機讓原本空曠的客廳擁擠起來。 艾拉班的母親說:「在我們這邊,日子變好的家庭,都是有家人在國外工作。」 距艾拉班家大約兩公里的另一個低收入社區,住著莫加薩一家人。和艾拉班一樣,為了讓家人過好日子,二○一五年到台北擔任家庭看護兩年,月薪新台幣一萬三千七百元,和同在台北工作的姊姊合力把家鄉的平房擴建成三房一廳的兩層樓建築。 問她們還想不想再去台灣工作?兩位的答案:「想。」 「如果不能再出國,房子就蓋不完了,弟弟妹妹可能被迫停學。」艾拉班和莫加薩面臨著同樣的窘境,返菲後在家待業。她們都已再次申請赴台,現正等候仲介回音。 菲律賓政府從一九七○年代開始輸出菲勞,解決就業問題、賺取外匯,前總統雅羅育喊出讓出國工作成為「選項」,不是「不得已的決定」。十年過去了,即使每年幾乎都有百分之六以上的經濟成長,願景仍未實現。 目前執政的杜特蒂政府推出「二○一七~二○二二發展計畫」,希望透過改善治安、肅貪、靖亂、加快基礎建設發展等手段,助菲國於二○四○年晉升人均年收入一萬一千美元的國家,畢竟「包容性」經濟成長並非一蹴可幾。 「改變人生的重要決定」 越南移工感恩當年來台 阿明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鄉下,這裡以種田為主,民眾生活水準相當低落。由於工作難找,越南鄉村地區掀起赴台工作的熱潮,阿明當初有點猶豫,後來看到許多同村赴台工作後家境明顯變好,決心於二○○三年赴台。 她在中壢市一家製糖工廠工作,除了包吃包住外,老闆還對她很照顧,因此工作三年期滿後她又申請來台。六年期間省吃儉用,存到一筆錢寄回越南給老公蓋房子及購買家具等。 二○○九年返鄉,兒子已經十一歲了,隨後又生了兩個孩子,她自己在家照顧,老公則負擔農務及打零工養家。 阿明在台工作的所得讓家境成功「脫貧」,但小孩陸續出生,增加了家庭的經濟負擔。阿明與老公磋商後將田地租人,二○一五年由老公來台,在台中市一家機械工廠上班,她自己則申請在當地的外資工廠工作,一邊照顧小孩。 她說,老公至今赴台工作已兩年多,三年期滿後將再度申請,大兒子今年當完兵後,也考慮讓他到台灣工作,因為「在台工作不但帶來較好的收入,而且還是很好的磨練」。 前一篇文章 【新南向深耕搶商機】東南亞強勢崛起(中) 下一篇文章 看世界 城市新地標型塑時代新意象(上)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面對世紀災難說 應如何安身立命預言成真現象 是否有理論根據正向自我對話 內心更強大【餘韻悠揚】音樂饗宴 休閒又健康融入大自然 礦石能量療癒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