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變裱褙師 埋首16年 替舊檔案還魂 |2018.04.11 語音朗讀 115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史館裱褙師傅董進志原是外交部駐外人員。圖/中央社 國史館中,不少檔案被蟲蛀蝕、破損,有賴裱褙師傅續命。圖/中央社 國史館中,不少檔案被蟲蛀蝕、破損,有賴裱褙師傅續命。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有人稱這個行業是檔案美容師,也有人說是書的醫生,裱褙主要目的是救檔案、延長檔案的使用壽命」,國史館裱褙師傅董進志曾是外交部駐外人員,因緣際會任國史館裱褙師十六年。 董進志回憶,進國史館後遇到的第一件文物是對日抗戰(一九三七年到一九四五年)時期「資源委員會」檔案,像衛生紙般脆弱,拿起來都怕碎掉,要怎麼透過裱褙,延長檔案壽命,那是當時的老師傅手把手、一對一教導,傳承給年輕人。 董進志是外交官出身,在澳洲擔任駐外人員時,到一些僑領家聚餐,僑領家裡收藏一些檔案、字畫,問董進志知不知道透過什麼管道可修復畫作?因緣際會下,董進志接觸裱褙,回台後由於興趣跟著裱褙師傅學了二、三年,後來轉到國史館,用裱褙工夫搶救許多珍貴檔案,一埋首就是十六年。 裱褙常被認為是夕陽產業,國史館裱褙人員也是來來去去,年輕人待不住。問董進志是什麼樣的熱情,可投身裱褙工作這麼長時間?他說:「只要是做你喜歡的事,你每天都可以很快樂。」 董進志說,每次看到檔案時,就像跟檔案對話,檔案會回應「我希望你怎麼樣處理我、怎麼樣對待我。」 董進志表示,有時候打開文物,一張紙只剩三分之一,有些被蟲蛀,有些因酸化,而裱褙只能保留還存在的部分。 他說,檔案紙張材質、形式都不一樣,要設定完整裱褙計畫,要登錄檔案破損狀況,要思考使用什麼裱法,包括乾裱、溼裱、飛托或平托,托紙厚薄等都要先想到。 他舉例,像西京電廠藍晒圖材質很厚,背後還有印章,要搭配什麼樣的托紙?又如有些文件雙面都有文字,怎麼裱褙?如果裱上去,就看不見另一面,這時就要用一種特別的紙「典具帖」,又名「蟬翼宣」,紙質很薄,托上檔案後,兩邊文字都可以看得到。 董進志說,外交官工作,只要考過國家考試就可做,但裱褙這一行,大家好像愈來愈不想做。當初轉行是年輕時一股熱情與傻勁,心裡想著「這個我做了,也許以後在歷史上,我曾盡過綿薄之力」。 前一篇文章 月退金可多領 勞退新制平均餘命 68歲少1年 下一篇文章 嘉義製材所 有世遺潛力 熱門新聞 01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佛教的觀點 看未來的世界 4-32025.05.0803榮譽勳章博物館 訴說得主英勇故事2025.05.0804結石恐致急性腰痛 好發夏季應多喝水2025.05.0905社論--關稅談判須公開透明2025.05.0806曼谷文教中心 親子彩繪燈籠 2025.05.0807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8馬祖佛光緣贈《365日》 旅宿願點亮旅人心靈2025.05.0909社論--大罷免、大讓步、大對抗2025.05.0910【女兒的愛】讓我照顧您2025.05.0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中美關稅休戰90天 互降115%浮世繪躍上吐司 藝術新食感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極端氣候重創 全球香料危機高架橋下貨櫃教室 貧童翻轉人生印巴衝突釀38死 20年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