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嘉祥(國立體大兼任助理教授)
一群年輕人上個月在澎湖舉辦「夸父追日路跑接力賽」,將一個取自中國古典神話傳說故事的「夸父追日」,編織成美麗的路跑接力賽;重新定義夸父愛人的慈悲,也鼓勵世人學習夸父不畏辛苦,日以繼夜地跑,贏來健康與快樂。
這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古典科幻傳奇陸上競技」,他們從台灣最西疆起跑,從澎湖西嶼鄉的「漁翁島燈塔」邊上,往東追日。他們在下午五時太陽下山時邁出第一步,向黑夜探索,追尋迷失的太陽。翌日清晨五時,被感動的太陽露臉了,微笑了,可愛的年輕人揮動雙臂歡呼:「我們把太陽追回來了……。」
中華古文化裡有許多美麗動人故事,有精衛填海、女媧補天、嫦娥奔月……;其中以「夸父追日」傳說故事最具運動精神,一個身材魁梧的巨人,看到太陽下山逐漸消失,他擔心太陽公公如果再不回來,人類再也看不到光明,沒有太陽就沒有植物、沒有食物、沒有氧氣、沒有生命……。慈悲為懷的夸父情急之下,沒命地朝著東方苦苦追求太陽,希望太陽趕緊再升起來,趕緊再給人們光明和生命……。
這是連續十一年主辦這項「夸父追日接力賽」的中華民國馬拉松協會的初衷,他們美化了《山海經》裡的夸父,所以參加比賽的年輕人,都是帶著歡欣與快樂,自備旅費、糧草、跟隨汽車與隊友,從黑夜跑到天亮,有力氣就跑三十、五十公里,沒有力氣就慢慢跑二十公里,隨時可以叫停換人接力跑。
賽會不計名次,跑回終點的都是英雄,都是「人類救世主」,在終點站有非常盛大的歡迎儀式,全程有錄影;「田徑女傑」紀政和澎湖縣長陳光復,在終點迎接為人們追回太陽的英雄們。
他們的心目中,「昨天太陽從台灣的最西邊,澎湖西嶼沉落,還好,靠著我們四、五百名不放棄的年輕勇者,徹夜未眠的跑,感動了太陽,將萬能的太陽公公追回來了……」。他們共同撰寫了一篇美麗動人的詩篇!
這項比賽在偏遠的澎湖舉行,居然還有三十多支隊伍參加,包括來自香港的兩隊,他們提前到美麗的澎湖,先在島嶼上觀光遊玩一天,欣賞舉世無雙的「玄武岩石柱」、海上垂釣……;接著以無比堅強勇氣到西嶼挑戰傍晚的天蒼蒼、野茫茫和漫漫黑夜、無止境的孤獨……。
時空環境在轉變,現代運動賽事的呈現方式也不斷翻新,台灣的馬拉松協會從中國古代傳說中尋找新義,在馬拉松發展到「一百公里賽」,「二十四小時賽」,「橫渡沙漠」,「極地馬拉松」……等比賽後,辦理具有正面意義的「夸父追日」接力路跑,重新定義中華文化,也活潑地激勵年輕人走出戶外享受運動,向不可能挑戰,實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