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貴報社論〈平常心申請入學〉一文,我有些想法想回應,過去的觀念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再加上媒體對大學入學放榜的大幅報導,更加深民眾的士大夫觀念,缺乏自我生活管理及對周遭人事物的冷漠感。
近年來,因社會經濟產業的發展,各式各樣的人才培育,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幫助每個學生找到自己的興趣與適性發展,是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關鍵,也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解藥。
當一個社會只以考試成績結果來評斷好學生與壞學生的標準之時,將造成學生對於人際關係發展的阻礙,甚至對自我教育或生活教育產生許多不良的後遺症,如浪費食物、全球暖化等,就是此因所導致。
過去的教改就是要革除此觀念,但是核心在於教改要改的是政府的手,家長的想法,如何讓每位孩子有多元學習的發展、有獨立學習的空間、關懷人群的熱誠,並利用運用各種知識,有主動學習的精神將變得非常重要。
現在是行行出狀元的時代,尤其是在終身學習的世代,自我教育是很重要的,每位家長、老師應該要尊重孩子所選擇的科系,讓孩子將學習與興趣相結合,則必然會樂於學習,自然就會有自己的一片天,所以請家長保持平常心吧!
謙言(台東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