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有些國家開發較遲緩,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還能保持住原始森林。譬如說柬埔寨,過去由於長年內戰,經濟發展遲滯不前,森林的保護反而可以有喘息的機會。諷刺的是,近二十多年來,柬國的政治相對穩定,經濟發展也相對蓬勃,可是盜林的情況卻日益猖獗。
根據非政府組織「發展柬埔寨」的資料,現在柬國的森林是以每年二千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單單過去十二年,已經少了百分之七,使得許多野生動物失去棲息地,從老虎到白臀葉猴,現在都已經列為瀕危動物。
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世界第三大島嶼的婆羅洲。婆羅州的森林面積大幅減少,如果情況持續惡化,預計到了二○二○年將失去百分之七十五的森林。環保組織現在已經提出警告,指稱婆羅洲的生態系統因為森林消失,而受嚴重破壞,挽救婆羅洲森林的行動刻不容緩。
婆羅洲總面積達七十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僅次於格陵蘭島及新幾內亞島,全島目前由印尼(加里曼丹)、馬來西亞(東馬)及汶萊三國分據管轄。這個大島上的植物和動物種類繁多,資源非常豐富,足以維持島上一千一百萬人,包括一百萬土著的生計。
根據馬來西亞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印尼野生動物基金會的研究,婆羅洲原有七千四百萬公頃的原始森林面積,二○○五年剩下百分之七十一,到了二○一五年,森林面積僅剩下百分之五十五。如果按照這個速度來推算,婆羅洲的原始森林到二○二○年可能只剩下百分之二十五。
同樣的,低地森林的消失,也意味著一些瀕危動物如猩猩,失去棲息地而面臨生存威脅。
柬埔寨和婆羅州的森林之所以會消失,正是由於人類的貪婪。以柬埔寨來說,連原本應該負責保護森林的巡管員,一路到地方軍頭,經常都是盜林的共犯。這種共犯結構之強,已到明目張膽、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地步。
問題是,他們盜伐的珍貴木材如紫檀等,在全球市場上都有廣大需求,以致於在柬埔寨和越南邊界,幾乎是全民在走私木材。
曾經有國際組織人員到當地查訪,就親眼見到柬埔寨居民用摩托車運送木材,只需施點賄賂,就可順利越過邊界。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解決,想要遏止盜伐森林,恐怕是緣木求魚。
梁東屏(泰國/東南亞問題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