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念先人不一定要焚燒金紙和香枝。圖╱資料照片
文╱叢明明
清明節是傳統民俗節日,燒香、祭拜、燒金紙似乎在所難免,但近年健康專家提倡環保並呼籲遠離PM2.5,有哪些作法可以更健康的追念祖先呢?
*謹記「雜草不亂燒、菸蒂不亂丟、冥紙不飛揚、爆竹不燃放,記得滅餘燼、記得收垃圾」等「4不2記得」口訣。
*以誠心敬意、以功代金、鮮花素果、減燒紙錢或膜拜不點香等方式追念先人恩澤。
*將先人遷葬至地方政府環保局建置的公墓、納骨塔或寺廟,整潔又衛生。
*減量焚燒祭祀金紙及香枝。公墓、納骨塔、寺廟可將紙錢集中交送指定地點集中收運,再送往經法師完成淨爐且具有空氣汙染防制設施的焚化爐焚燒。
近年令人聞之色變的細懸浮微粒(PM2.5),其實在大量燃香及焚燒金紙過程中就會大量產生,且空氣中濃度瞬間升高,近距離暴露可能造成人體健康危害及空氣汙染,建議民眾採取健康環保的掃墓作法,召集家人一同以減燒的方式掃墓,或與地方政府環保局或民政處聯絡,一起環保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