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捐獻自己,貢獻社會,是大體老師無私的精神。台北醫學大學昨日舉行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十二名大體老師奉獻自己的軀體,作為醫學教學之用,雖然背景各異,卻都有著感人的故事。如北醫大所培育的護理師駱君萍,三十七歲即罹患肺腺癌,自始至終,都懷抱熱忱及使命感,為求如願,甘願放棄治療,選擇母校捐贈大體。
北醫大護理系畢業的駱君萍,秉性溫和善良,原本在台安醫院服務,有感於偏鄉醫療匱乏,自願申請到埔里基督教醫院當急診護理師,後又轉至梨山衛生所服務。多次投身弱勢偏鄉醫療,希望以自身專業及熱情,協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約莫三年前,駱君萍被診斷罹患肺腺癌末期,且癌細胞轉移。身為護理師的她,原本一心要器官捐贈,卻因為罹癌、不符合器捐資格,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貢獻醫學及世人的心願,仍決定回歸母校「當大體老師」,協助學弟妹們的習醫之路。
駱君萍的妹妹駱鈺玲說,姐姐「當大體老師」的意願非常強烈,為了完成捐贈,甚至放棄治療。原來姐姐身上骨頭缺血壞死,醫生曾建議開刀將「壞骨」取出,也許有助於延命。但一想到動刀後,延命有限,軀體卻變不完整,會影響學生學習,因此拒絕積極治療。
駱鈺玲說,他們在見過姐姐最後一面,大體就被帶走,家人心裡都很難過。然而,一般民眾不了解大體捐贈的意義,如有鄰居在背後議論紛紛,說他們「女兒死了不辦後事,也不傷心,簡直就是冷血家庭」。類似閒言閒語,也讓家屬備受委屈。
北醫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科主任張宏名表示,儘管現在有電腦影像,可幫助醫學生學習,但實際接觸人體的「觸感」,仍是無可取代的學習過程,並感受難能可貴的大體老師「無私奉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