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芳甘絕倫百歲羹

文/朱振藩 |2018.03.19
107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二十多年前某夜,在特殊機緣下,曾和某些報界前輩用飯。其中一位長者對我說:「吃過薺菜否?」答以:「吃過薺菜餡的餛飩和水餃。」他隨即背出汪曾祺〈故鄉的野菜〉一文,說道:「薺菜焯過,切碎,和香乾細丁同拌,加薑米,澆以麻醬油醋,或用蝦米,或不用,均可。這道菜常搏成寶塔形,臨吃推倒,拌勻。」說得口沫橫飛,加上手舞足蹈,是以印象極深。

後來,央家母依法試做,味道出奇地好,博得一致好評。汪文另謂:「拌薺菜總是受歡迎的,吃個新鮮。」我有親身體驗,證明所言不假。

所謂的「百歲羹」,就是指薺菜,典出北宋陶穀的《清異錄》,指出:「俗呼薺為『百歲羹』,言至貧亦可具,雖百歲,可長享也。」而且數量非常多,故王鴻漸撰的《野菜譜》有歌曰:「薺菜兒,年年有,採之一二遺八九。今年才出土眼中,挑菜人來不停手。而今狼藉已不堪,安得花開三月三。」又,它的別名亦有淨腸草、菸盒草、枕頭草等。

對薺菜的稱頌,始於《詩經.邶風.谷風》,詩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此詩描述一位被丈夫遺棄的婦人,她心中的哀怨之情。將荼之苦味與薺之甘甜,形成了強烈對比,薺因而成為甜蜜生活之象徵,遂有甘薺之美名。

歷來對薺菜的讚譽甚多,如西漢董仲舒《春秋繁露》稱:「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薺菜……草中之美品。」南宋陸游的「唯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崗」、「春天薺美忽忘歸」、「涼薺此際值千金」……不勝枚舉。至於其滋味,那就細數不盡,其中犖犖大者,則是薺羹。

薺羹鮮美異常,蘇軾認為可與水陸八珍匹敵,曾寫信給徐十二,不僅大力推薦,並將其滋味、療效及做法等,寫得一清二楚,頗具參考價值。

東坡先寫著:「今日食薺極美,念君臥病,麵、酒、醋皆不可近,唯有天然之珍,雖不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由於徐十二罹患瘡症,蘇乃認為:「薺,和肝氣,明目。凡人,夜則血歸於肝,肝為宿血之臟,過三更不睡,則朝旦面色黃燥,意思荒浪,以血不得歸故也。若肝氣和則血脈通流,津液暢潤,瘡疥於何有……故宜食薺。」

蘇軾捎薺羹之法,為「取薺一、二升許,淨擇,入淘了米三合,冷水三升。生薑不去皮,捶兩指大,同入斧中。澆生油一蜆殼,當於羹面上,不得觸,觸則生油氣,不可食。不得入鹽醋。」

末了,他還諄諄告戒徐十二說:「君若知此味,則陸海八珍,皆可鄙厭也。天生此物以為幽人山居之祿,不可忽也。」另,此薺羹最早出自東坡筆下,故世稱「東坡羹」。陸游特愛食薺,曾經仿製,並賦七絕一首以誌此事,詩云:「不著鹽醯助滋味,微加薑桂發精神,風爐歙鉢窮家活,妙訣何曾肯授人?」並認為它是「芳甘妙絕倫」。

薺菜做羹或粥,北京人稱「翡翠羹」,陜西則稱為「水飯」或「珍珠繫翠花」。而咱朱家的「薺菜豆腐羹」堪稱一絕;此菜豆腐要嫩,湯要清,薺菜夠綠,搭配火腿丁(食素不用)、香菇丁等,和以油脂,撒些胡椒粉,食味清爽可口,乃春日之妙品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