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部學生擊法鼓,震撼人心。
圖/人間社記者張瑞珍
【人間社記者趙志霞彰化報導】「咚、咚、咚,藥、師、佛;咚、咚、咚、咚,阿、彌、陀、佛」,昨日在彰化體育館舉行的「二○一八中區禪淨共修祈福法會」,天鼓擊樂團表演〈龍騰虎躍〉,由六位來自馬來西亞、印度和澳門的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部學生擔任擊法鼓演出,隨著每一擊鼓聲的節奏,將句句佛號化為音聲入耳,震攝人心。
「打鼓和修行,就是理論和實踐」,來自馬來西亞的謝仕杰表示,打鼓在理論上分為節奏、節拍、音量大小和技巧,實踐就是「老實念佛,老實打鼓」,鼓譜以佛號為節奏,三拍,誦念「藥師佛」;四拍,誦念「阿彌陀佛」,就是在訓練自己的專注力。
印度籍的羅摩指出,打鼓就像打坐一樣,要非常用心,隨時都要注意一舉手一投足,全隊十六個人,要能眾心一致擊出同一個音聲,其實就在考驗每個人當下的定力。
朱政華、蔡金育和陳偉煉三人都來自馬來西亞東禪寺佛教學院,朱政華來叢林學院磨練心性,剛開始打鼓手腳很不協調,透過不斷練習和念佛,心情由浮躁到穩定,現在習氣改變很多;蔡金育出自對人間佛教的好奇及父母的期望,來體驗佛門教育,非常喜歡擊法鼓和大家結法緣;陳偉煉從小學佛,面對複雜社會,反而從學佛中找到單純的自己。
吳中天從澳門來到佛光山修習佛學,他表示,打鼓與佛法是相連的,初期打鼓使不上力,是自己的問題;等全體表演時,需相互合作才能打出撼動人心的鼓聲;當看到大眾提起正念,充滿希望和振奮,便是給人最大的歡喜。
這群年紀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最感謝星雲大師創辦佛學院,讓他們在技學中,不論是打鼓、音樂、戲劇、舞蹈等,都能與佛法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