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扶輪精神

文/林一平 |2018.03.06
3701觀看次
字級
圖一:作者繪哈里斯 圖/林一平
圖二:作者繪泰勒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12 年9月24日父親給我一篇他寫的文章,關於扶輪社(Rotary Club)的精神。扶輪社是哈里斯(Paul Harris; 1868-1947;圖一)於1905年2月23日創立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以增進職業交流及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最初每周輪流在各社員的工作場所聚會,因此社名稱為「Rotary」(有「輪流」的意思)。

扶輪社員修養教條是所謂的「四個考驗」(The 4-Way Test)。每一位扶輪社員所想、所說、所做的事,應事先捫心自問:是否誠實、不假、不說謊話?(Is it the TRUTH?)能否對於所接觸的一切人,無分別心、公平對待?(Is it FAIR to all concerned?)能否對於所接觸的一切人,都出於善意,進而能增進友誼?(Will it build GOODWILL and BETTER FRIENDSHIPS?)能否兼顧彼此利益?是否只顧自己不顧別人?(Will it be BENEFICIAL to all concerned?)

扶輪社的四大考驗目的在於考驗自己,而不是檢驗別人,更不是批評別人。四大考驗不是命令,也不是對人的忠告,而是在引導你自己去找答案。換言之,四大考驗只提問,考驗的人必須自己尋找出答案。水門事件導致尼克森辭去總統職位。事後尼克森白宮顧問狄恩說:「白宮裡我們這些參與尼克森幕僚作業的人若曾稍稍停下來,運用四大考驗來思考的話,水門事件便不會發生,四大考驗真的有用。」

四大考驗是芝加哥扶輪社的社員泰勒(Herbert J. Taylor; 1893-1978;圖二)於1932年世界景氣大恐慌時,為挽救已瀕臨破產的一家鋁製品販賣公司所想出來的辦法。他要求公司所有員工,包括主管,將之應用在自己的言行、公司的廣告、文書、企畫、顧客、同業等。結果建立了公司的信譽,獲得大眾及同業的信任及友誼,業務蒸蒸日上,反虧為盈,由開始時負債,向銀行貸款周轉,5年後還清銀行的借款,15年後配給股東高額的紅利。

泰勒在自己的公司實踐四大考驗獲得很大效果後,在一次非扶輪社聚會中談及此事。其中有兩位扶輪社員聽到泰勒經由四大考驗讓公司反虧為盈,業務蒸蒸日上的故事,非常興奮,請泰勒回到扶輪社例會中分享經驗。泰勒向社友認真的敘述:「四大考驗經我調查亦適用於社會、政治的問題及一般的生活,均有驚人的效果」。

他的講述內容感染了扶輪社員,將四大考驗印刷在便箋上,掛在公司事務所,並帶回家給妻子小孩看。四大考驗很快就傳播到其他扶輪社,獲得認同,而廣為使用。它沒有排他、亦非特權,如文字所示,是給自己本身乃至對於每一個人的考驗,超越理想主義,非常實用。1943年國際扶輪理事會認可四大考驗。以後廣為扶輪社員的企業所應用,均得到良好的效果。

我父親是扶輪社員,職業為律師,他便身體力行扶輪社的四大考驗。

有一位住在大甲的「當事人」,因訴訟案件纏身,曾聘請多位律師,一個單純的案件變成很多複雜的案件,始終無法解決,花了很多費用,不堪負荷。「當事人」是法律名詞,是指打官司的原告或被告。後來這位當事人找到我父親,父親發現他以前所採取的法律途徑是錯誤的,走了很多冤枉路。父親基於四大考驗第一條「是否一切屬於真實?」亦即以誠實分析案件,將法律研究的結果據實告訴這位當事人。又因他已花費很多,無力負擔費用,父親基於四大考驗第四條「兼顧彼此利益及關心別人的扶輪精神」,考慮其家境,以便宜的費用接辦案件,並達到為當事人伸張正義的目的。

這位當事人感激之餘,每年過年過節都贈送父親土產,如一箱鴨蛋、梧棲新鮮的魚等,十多年來未曾間斷。他自動為父親宣傳,因此當地很多人都找父親幫忙,建立深厚友誼。我親眼見證這個例子,了解真正的扶輪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