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崛起 30歲女醫生占1/3

 |2018.03.05
1689觀看次
字級
台灣近6年女性執業西醫師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本報台北訊】醫師女力時代來臨。衛福部統計,我國西醫師近五年性別比平均約五比一,每五名醫師就有近一人是女性。女醫師協會分析,是因女性接受教育機會提升,不再被「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觀束縛。但仍有女醫擔心影響排班而不敢懷孕,或挺孕肚值夜班,呼籲醫院提供女醫友善職場,別成為少子化幫凶。

醫界過去陽盛陰衰,自醫師公會全聯會二○一六年執業醫師年齡暨性別統計表可觀察出,現在六十歲的醫師,男醫共八百一十一人,女醫僅七十二人;但三十歲的醫師中,女性比例已將近三分之一,男醫六百八十八人,女醫為三百三十人。

建立第一座眼庫

女醫不只變多,表現也不俗,例如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是我國首位外科女醫師,眼角膜病變與近視雷射手術權威胡芳蓉建立了台灣第一座國家眼庫,台大基因醫學部主任高淑芬代表台灣首次進到國際兒少精神科學會擔任要職等。

曾有人將醫師人力吃緊現象,怪罪於女醫變多,認為女醫偏好小兒科、復健科、內科系或五官科,不愛耗體力的外科系,選擇執業地點也易遷就家庭,不愛留在忙碌的大醫院。

台灣女醫師協會理事長陳快樂說,她不認為女醫變多會影響醫療環境,女生選科別仍是以興趣為主,且想認真做事時,女生比男生更努力。女醫相對男醫更溫柔體貼,例如遇到患者因病哭泣時,會遞上衛生紙或拍拍肩。

但陳快樂坦言,過去各科主任選人時,有人確實會考量女醫會結婚生產,即使男女能力相同,還是先選男醫。她很幸運沒遇過性別歧視,還當過衛福部第一任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是對她及對女性的肯定。

主管出缺跳過她

「醫療職場還是對女醫不夠友善。」醫勞盟理事、開業精神科診所賴奕菁舉例,有外科系招考明示只收男醫不收女醫,或有醫院要求女醫當住院醫師期間不准結婚,專科受訓完前不准懷孕。

賴奕菁說,她懷孕時每天挺著肚子查房、值夜班,一直做到生產的前一天。因當時所待的醫院沒哺乳室,脹奶時得躲在廁所擠奶。最難過的是,曾遇到主管出缺而爭取,但高層徵詢意願時卻跳過她,誤認她寧顧家、不願升等當主管。

陳快樂也說,少子化年代應是鼓勵懷孕,呼籲醫院公平聘用男女醫,若憂心人力會因女醫懷孕不能值夜班而短缺,就應多聘醫師才對。而且類似問題也可能出現在各大職業,政府應協助打造友善女性職場,才能讓女性不怕生養小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