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創大翻轉 神垕鎮 守望千年窯火 延續鈞瓷傳奇 文╱記者孫志平、王爍、史林靜 |2018.02.24 語音朗讀 112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的大宋官窯,窯工將出窯的鈞瓷擺放在窯門口。圖╱新華社 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國禮鈞瓷〈坤元鼎〉。圖╱新華社 「鈞映華夏」中國鈞瓷藝術珍品展在博鰲論壇中亮相。圖╱新華社 文╱記者孫志平、王爍、史林靜 位於河南禹州市西部的神垕鎮,面積49.1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積達80%。這個坐落於大山深處神祕而古樸的小鎮,是中國鈞瓷文化的發祥地。如今正以嶄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示著千年鈞瓷文化的獨特魅力。 那一窯火,已燒了數千年。那一座鎮,照亮了半邊天。這就是「神火照天燒,瑰寶臨天下」的火藝之都河南神垕鎮。 與周莊、烏鎮、麗江等古鎮相比,神垕鎮並不出名,卻被諸多專家學者譽為中國大陸唯一「活著的古鎮」。因為這裡有世世代代的「守藝人」,守護傳承著千年的文化命脈。 垕,讀「ㄏㄡ」,寓意「皇天后土」。神垕古鎮雖然沒有廣袤的耕地與便利的水利,但神垕人卻將雙手扎進深山與厚土。孔雀岩、豆腐石、瑪瑙石等各種礦石與浸滿了四季變化的五色瓷土,經過神垕人團團揉捏、細緻製模、耐心打磨,變成一件件蘊涵天地變化的精美瓷器。 循著歷史的腳步,徜徉在神垕小鎮裡。古老的騶虞河穿鎮而過,連接五座寨門,條條衚衕通往座座明清風格的宅院,幾乎每座宅院裡都有古窯爐,人們在這裡從事著鈞瓷生產和經營。 走在神垕鎮老街上,就連路邊小餐館的老闆都能隨口對鈞瓷鑑定一二:「瞧這個茶杯,表面上能看到斷層,像碎裂一樣,但是摸上去卻沒有痕跡,行話叫『開片』,鈞瓷奇就奇在這兒。」 神垕鎮因瓷興盛,窯火至今生生不息。夏商時期,這裡已有人從事農耕和製陶。唐代,鈞瓷生產有了規模。到宋代已是北方的陶瓷中心。清代流傳有「進入神垕山,七里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滿天,商賈遍地走,日進鬥金錢」的民謠。 在神垕鎮,無處不鈞瓷。老牆裡的磚、小院的花池、院牆上的花盆、屋檐下的魚缸……就連家家戶戶用的餐具、面盆、筆洗都是鈞瓷製品。神垕全鎮十二個行政村,八個居委會,大部分人從事著與鈞瓷有關的工作。「在神垕,一些常見的茶具、花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燒製。」一位外地「淘寶者」告訴記者,這裡的瓷器信得過。 孔家鈞窯、大宋官窯、金堂鈞窯、星航鈞窯、神州鈞窯、金鼎鈞窯……如今,一家家鈞瓷企業通過改造提升脫胎換骨,實現了由傳統小作坊向現代化企業的跨越,逐漸形成「一窯一品、一窯一景」的獨特風格。 砸出來國寶級瓷器 鈞瓷,亦稱「均窯」、「鈞州窯」,創燒於唐代,興盛於北宋,經歷宋金至元代,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 作為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級瓷器,鈞瓷不斷以「國禮」現身世界。 「黃金有價鈞無價。」古老的鈞瓷浸潤著神垕鎮這座千年古鎮,使得這裡處處充滿生機和活力,續寫著新的傳奇。 二○一○年河南省「大宋官窯」鈞瓷名品被中國奢侈品聯盟體評為「中國十大奢侈品」之一。與其他的奢侈品不同的是,鈞瓷的珍貴是「砸」出來的。 相比其他瓷器單色釉的溫潤素雅,鈞瓷以其奇妙的窯變釉色著稱於世。河南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周新紅表示,「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人們時常以此來形容鈞瓷獨特的窯變現象。窯變現象以其自然、稀有、不可預期的獨特性,將陶瓷是火的藝術這一理念演繹得淋漓盡致。「一窯中,最好的被稱為『窯魁』,稍有瑕疵的鈞瓷就要被砸掉,以確保精品傳世。」 鈞瓷自選礦到燒製為成品,總共要經過七十二道工序。鈞瓷通常進行兩次燒製。第一次稱為素燒,作品素坯在攝氏九百五十度左右進行低溫燒製。出窯後,剔除不合格作品,上釉晾乾後進入第二次燒製:釉燒,溫度控制在攝氏一千三百度左右。經過幾十個小時的燒製,冷卻後出窯。出窯作品出現流釉、黏底、炸坯、炸釉、脫釉、變形,即為殘品,一般都被砸碎銷毀。鈞瓷一窯難出幾件精品,甚至幾窯難覓一件精品。正如民間流傳的「鈞瓷是生在成型,死在燒成」。 「正因為鈞瓷的自然窯變是人為無法控制的,工匠能做的就是進窯爐前的製坯、施釉,出爐之前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即使兩個製作過程一模一樣的瓷坯,出窯時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作品。」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張萌龍說,「因為鈞瓷獨特的窯變釉色是自然形成,每一件鈞瓷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才有『鈞瓷無雙』的說法。」 鮮明特色帶動發展 發揮自身優勢,神垕鎮以鈞瓷文化為品牌,以神垕古鎮為載體,以鈞瓷產業為集群,以旅遊開發為帶動,努力把神垕鎮打造成為獨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和知名的旅遊景區。 如今,以神垕鎮為中心的禹州,已成為大陸中部地區最具影響力的鈞陶瓷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炻瓷出口基地。截至目前,神垕全鎮陶瓷企業達三百多家,產品遠銷歐美亞非四大洲三十多個國家,年出口創匯一千三百多萬美元。 「目前,除了高端瓷器之外,神垕鎮也發展出了很多日用瓷器系列。」神垕古鎮管委會工作人員說,品種繁多的各類瓷器家家戶戶都有燒製,因為鈞瓷的根就在民窯。 以鈞為媒,以瓷為介,神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二○一六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人民幣五十二點二六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為人民幣六千八百八十二點二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人民幣一萬七千二百九十八元,名列二○一六年首批大陸特色小鎮名單之中。 為加快實現展現「千年古鎮,鈞瓷文化」風采的目標,禹州市借助「旅遊+」整合帶動作用,融合神垕傳統匠人文化及鈞瓷工藝,打造旅遊IP品牌形象,通過一系列周邊文創產品開發,實現鈞瓷文化品牌的人格化、年輕化、雅俗共賞,賦予鈞瓷、神垕古鎮一個全新的品牌形象。 將文化產業與旅遊相結合,做的不僅是加法,更是乘法。目前,神垕鎮建起三個各具特色的工業園區和五個專業市場,帶動第三產業迅速發展。鈞瓷文化旅遊產業的興起,也讓旅遊紀念品、包裝業、快遞業得到良好發展。 活著的古鎮 對外形象最佳名片 二○一六年以來,禹州市以國家5A級景區創建為載體,以鈞瓷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為支撐,將鈞瓷文化產業發展和神垕古鎮的保護開發相結合,推動鈞瓷文化產業和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好東西是藏不住的 從二○○四年開始,禹州連續舉辦了十屆鈞瓷文化節,先後在北京、香港、台灣、澳門等地舉辦「中國鈞瓷文化四海行」巡展,鈞瓷文化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以人民幣二百一十五點二六億元和二百四十點七億元的國家地理標誌產品價值,連續兩年(二○一五、二○一六)分居中國大陸工藝類品牌第一名、第二名,鈞瓷產業年產值達二十四億元。 「在我們神垕有句古話,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片。好東西是藏不住的,我們的鈞瓷是能作為國禮,送給外國人的。」在神垕老街上,一位在路邊擺攤的老奶奶告訴記者。 作為中國現代陶瓷藝術品的代表,鈞瓷的足跡已遍及世界各地。二○○三年,由河南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專家組創作的「祥瑞瓶」,被博鰲亞洲論壇二○○三年年會定為「國禮」,贈送給與會的元首和政要。這是鈞瓷第一次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此後,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開始為博鰲亞洲論壇創作國禮鈞瓷。河南另一家生產鈞瓷的企業孔家鈞窯有限公司則開始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生產國禮,至今已有十一年時間。 「跟國外的奢侈品牌相比,中國瓷器作為奢侈品的歷史更長。宋朝時,鈞窯就是皇家御用,一年只出產三十六件。」大宋官窯瓷業有限公司的辦公室主任周新紅說,現在鈞瓷要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消費藝術品。 名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鈞瓷也為傳承中華文化、推動中原文化走向世界發揮了重要作用。鈞瓷製技藝已被中國文化部列入向聯合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備選名錄,截至目前,有八十多件鈞瓷作品被選作國禮出現在「中國—東盟博覽會」、博鰲亞洲論壇、世博會、奧運等各種重大外交活動場合。一大批鈞瓷珍品被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國內機構和國內外收藏家收藏,成為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特色名片。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貧困村落 火箭式翻身 下一篇文章 微文創大翻轉 千年徽墨 走傳統與創新結合之路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