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電廠採調整池式水力發電,溪水碧藍是一大特色。圖/台電提供
巡檢員檢查清水機組。圖/台電提供
【本報台北訊】春節期間各行業生產活動變少,全台用電量較平日低,到昨收假、今開工漸漸恢復正常,但台電人員春節值班可一點也不輕鬆;要維持供電穩定,除了靠中央調度台,還要有發電廠工作人員當「外勤」。東部多水力發電廠,工作挑戰多,巡檢員必須走河床、趕蛇,才能到每個電廠巡檢,確認機組運作正常;而值班員因春節人力少,常得「一個人鎮全廠」。
五十七歲的台電東部發電廠巡檢二課課長張登松,在台電年資三十八年,現負責銅門轄區的巡檢工作。連他在內共六名巡檢員,每天要巡檢東部發電廠的清水、銅門、清流、榕樹、初英、溪口等六個分廠。張登松說,水力發電廠都已自動化,但仍要每天巡視、檢修,「六個電廠,每天都要去看一次」。
過年沒放鬆 花蓮待命
巡檢人員工作團進團出,「一起上班才不孤單」。今年春節,他們除夕、初一及初五出勤,其餘日子也要待命,以應付突發狀況,因此就算休假還是待在花蓮為主。
張登松指出,水力發電廠特性是地理環境隱密、海拔高,巡檢員除了冒東北季風騎機車,還有更多「上山下海」行為,「像是慕谷慕魚已經封山了,我們就要走河床去巡檢」,有時還會有蛇,他們要會打草驚蛇;冬天時電纜發熱,野生動物喜歡躲在旁取暖,造成跳電,人員也要常去巡視。
張登松說,走到電廠時,要與機器接觸,解決設備問題;因具危險性,巡檢員都是兩人出勤,萬一發生意外才有人通報。
張登松說,巡檢工作包羅萬象,有年除夕他剛值班完回家,年夜飯吃沒兩口,機組又故障,「結果除夕到初三都在電廠度過」;另一年全家整裝待發要回娘家,「結果全家帶到電廠處理設備問題,回去時午飯都吃完了」。
1人鎮全廠 壓力沉重
三十五歲的張茗翔是碧海電廠值班員,因春節採輪班制,人力較少,假日常只有一人,「感覺比較緊張,壓力也比較大」。他說,有一年他到初三才放假,家人就把初三當成除夕吃年夜飯。
雖然全台水力發電裝置容量只占全系統百分之五,但水力發電有即時發電特性,幾乎「放水就有電」,是最好用的調度電力,因此春節期間扮演特別吃重的角色。
工作人員透露,有別於其他機組,水力機組有「春節召集令」,得在春節前完成檢修。張登松舉銅門電廠為例,在二月九日就完成大修,為過年做準備。張茗翔說,碧海電廠在二月六日就要完成檢修,以在春節期間正常發電。
台電上月宣布,為增加水力發電量,將積極建置「微、小型水力設施」,開發二十個小水力設施;裝置容量小於一百瓩的微水力,與容量二萬瓩以下的小水力,利用既有水利設施加設發電設備,不僅工程簡單,對生態影響也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