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天心處,
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涼意,
料得少人知。
酖酖邵康節〈清月吟〉
月明風清,萬籟寂靜,展讀《宋史‧邵雍傳》,北宋易學大師邵康節的行誼,清晰的烙印心中;誦讀他的詩文,溫潤的文筆中自有一股綿綿的熱力沁人心脾。
宋五子之一的邵雍,自號「安樂先生」,是古今以來,最瞭解快樂,又最能夠享受快樂的一位學者,他所居住的茅屋僅能聊蔽風雨,卻稱它為「安樂窩」,儘管物質生活不十分寬裕,但是精神世界卻十分的愜意。
邵康節的安樂,來自於研究《易經》「弄丸之樂(探索太極的快樂)」的理智超越,他的「安」是「無疾之安」與「無災之福」;他的「樂」是讀書之樂、觀物之樂與詩酒之樂。
康節先生有《擊壤詩》二十卷,詩三千多首,他寫詩不限聲律,喜愛以理入詩,〈清月吟〉詩尤常為禪門修行者所樂意引用,錢穆先生認為讀康節詩有助於消釋對理學家的一些誤解。小程子認為學詩足以害道,他認為「用詩酬真宰」並不礙事,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他說:「哀而未曾傷,樂而未曾淫,雖曰吟詠性情,亦何累於性情哉!」
「酒」對康節先生而言,可謂一日不可無此君,他喜歡用小杯喝酒,喝上三四杯,微醺即止,因為他喝酒是用來滌蕩性情,享受陶然有如天地絪蘊未分的境界。
邵康節有「物來則應、物去不留」的灑脫,有俯仰無愧於天地之間的「心安」。
理智的超越,使他料事如神,預知未來,但是不主張迷信占卜,他說:「買卜稽疑是買疑。」
理智的超越,也讓他面對死亡毫無怖懼之心,他說:「不為虛作男子,無負閑居洛陽,天地精英多得,堯夫老去何妨。」臨死前,他對司馬光說:「你就要看到一場生死變化了。」程伊川問他從此永別,有何交代?他用手向伊川比了一比,伊川不明白,他說:「面前的路,須叫它寬敞,路一窄,自已都容身不得,哪能叫人走呢。」此話是針對伊川的為學與處世而言,由此可見邵夫子為人的寬厚。
康節先生一生極得學生的敬愛,又與當代人傑司馬光、富弼、張載、呂公著、程頤、程顥等人並世而生,成為莫逆之交,他的學識與人格永遠是後世學習的典範,「北宋一豪傑」的稱譽,的確是實至名歸。
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