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礦工博物館 黑金的採碳記憶 李碧華 |2018.01.29 語音朗讀 385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煤與礦,碳與坑,交織出新平溪煤礦的黑金歲月。平溪煤礦本由企業家龔詠滄經營,因開採成本高於進口煤,煤礦於1997年停止開採,礦場逐漸荒蕪頹敗。圖/平溪礦工博物館提供 煤與礦,碳與坑,交織出新平溪煤礦的黑金歲月。平溪煤礦本由企業家龔詠滄經營,因開採成本高於進口煤,煤礦於1997年停止開採,礦場逐漸荒蕪頹敗。 圖/平溪礦工博物館提供 平溪線上的黑金和鐵道 攝影 朱健炫 清晨,萬物半夢半醒遠處層疊的山巒依然沉睡於朝霧裡,煤車已經呼嘯於平野上,揭開了一天繁忙的礦區生活。 採礦不見天日,汗水滴在黑色的泥石中,日以繼夜,只求溫飽,煤車載送的,是頑強的生命力。 蹲姿採煤 攝影 周朝南 台灣因多斷層,採煤面很薄,平均大約45至60公分。因 此以前的礦工要趴著鑽進去、側著身子採著地底下的黑金 。從人工採煤邁入半機械化採煤時代,平溪老礦工周朝南 無意間的坑內工作拍攝,居然變成現在重黑金吶喊 攝影 朱健炫 涉水進入溪流的急湍中,框好景 ,往橋上瞄準等著,一旦列車駛來 進入布局範圍即刻拍攝。所以,「 等待」是攝影的基本工之一。1987, 平溪東勢格台和煤礦,引人幽思。驀然回首 攝影 朱健炫 尾隨身後,架上200mm鏡頭瞄準 著,心潮澎湃……「嗨!」我喚 了一聲。礦工轉過臉來,眼神透 過觀景窗與攝影的眼神交會時, 右手食指按下,快門霎那間釋放 了!一陣心悸傳過,於是,一幅 為贏得許多讚譽和獎牌的作品, 於焉產生。煤礦坑道 攝影 柯茂琳 這是一張煤礦坑道破碎帶大落 盤區整修時的照片,監工柯茂琳 戴起白色的安全帽,機電工是藍 色的安全帽,煤礦工是黃色安全 帽。平溪線上的黑金和鐵道 攝影 朱健炫 清晨,萬物半夢半醒遠處層疊的山巒依然沉睡於朝霧裡 ,煤車已經呼嘯於平野上,揭開了一天繁忙的礦區生活。 採礦不見天日,汗水滴在黑色的泥石中,日以繼夜,只 求溫飽,煤車載送的,是頑強的生命力。摩擦短柱 與世界名人錄證書 賴克富在礦場工作時,極有實 驗精神,為了礦業的安全他不斷 改良許多機具與設備,最有名的 就是改良德國的摩擦鐵柱,成為 適合台灣薄煤層的「摩擦短柱」 ,用於支撐採煤層,避免岩盤塌 陷,在賴爺爺的發明與改良中, 增加礦業工作的安全性。攝影 余佩軒礦業攜帶設備 從礦工到礦長,一生不離礦坑 的周朝南爺爺,從「順天理」中 體會到礦工聽天由命的人生觀、 仰賴大自然的必然。早期礦業從 危險到比較安全,從興盛到沒落 、從人工到機械,潮流不斷在改 變,人如果不去學著適應,就容 易被時代淘汰─這是周爺爺一路 走來的智慧結晶。攝影 余佩軒安全督察員的收藏 煤礦工作了近半世紀,王啟 輝於東南亞建造礦場碼頭。他 原服務於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 的五坑,擔任安全督察員來維 護民眾的安全,並於103年退休 。目前獨眼小僧的外科醫生, 就是具奉獻精神的王啟輝呢!攝影 余佩軒 文/記者李碧華 煤與礦,碳與坑,交織出新平溪煤礦的黑金歲月。平溪煤礦本由企業家龔詠滄經營,因開採成本高於進口煤,煤礦於1997年停止開採,礦場逐漸荒蕪頹敗。 對礦坑深情難忘的龔詠滄仍不時隻身前往礦場巡視,因此遇見前往探索礦業和鐵道遺跡的鐵道和攝影迷,再加上多位礦業友人的大力支持下,他即開始籌畫將新平溪煤礦轉變為一座博物館,保留台灣珍貴的煤礦產業文化。 多次前往日本及加拿大等地考察後,龔詠滄於2001年一步步整建幾成為廢墟的新平溪煤礦,留下礦業曾有的輝煌一頁。 跨年展出的炭礦記憶聯展道出超越半世紀的黑金吶喊。老礦長周朝南爺爺17歲就從採煤工、支撐工、掘進工等當到工頭,此展即展出他珍藏多年,記錄礦工們身影的照片,包括礦工齊聚坑口等待入坑、乘坐台車入坑、出坑共同洗澡,從礦工工作實況到生活點滴等等,對於揭開礦坑工作的黑色面紗,讓大家認識昔日礦工們胼手胝足打拚的過往。 「順天理、應人情、適潮流」,地下工作者都是「甘苦人」,互相的扶持是礦工們的生活寫照。礦業技師賴克富曾獲得英國劍橋傳記世界名人錄,在展覽中道出知足與感恩的信念。 記憶臉譜 坑內的文史紀錄 平溪線上的黑金和鐵道 攝影 朱健炫 清晨,萬物半夢半醒遠處層疊的山巒依然沉睡於朝霧裡,煤車已經呼嘯於平野上,揭開了一天繁忙的礦區生活。 採礦不見天日,汗水滴在黑色的泥石中,日以繼夜,只求溫飽,煤車載送的,是頑強的生命力。 蹲姿採煤 攝影 周朝南 台灣因多斷層,採煤面很薄,平均大約45至60公分。因此以前的礦工要趴著鑽進去、側著身子採著地底下的黑金。從人工採煤邁入半機械化採煤時代,平溪老礦工周朝南無意間的坑內工作拍攝,居然變成現在重要的文史紀錄,讓現在人了解神秘礦坑內的工作樣貌。 黑金吶喊 攝影 朱健炫 涉水進入溪流的急湍中,框好景,往橋上瞄準等著,一旦列車駛來進入布局範圍即刻拍攝。所以,「等待」是攝影的基本工之一。1987,平溪東勢格台和煤礦,引人幽思。 煤礦坑道 攝影 柯茂琳 這是一張煤礦坑道破碎帶大落盤區整修時的照片,監工柯茂琳戴起白色的安全帽,機電工是藍色的安全帽,煤礦工是黃色安全帽。 驀然回首 攝影 朱健炫 尾隨身後,架上200mm鏡頭瞄準著,心潮澎湃……「嗨!」我喚了一聲。礦工轉過臉來,眼神透過觀景窗與攝影的眼神交會時,右手食指按下,快門霎那間釋放了!一陣心悸傳過,於是,一幅為贏得許多讚譽和獎牌的作品,於焉產生。 物件停格 攝影 余佩軒 礦場的 實驗精神 摩擦短柱 與世界名人錄證書 賴克富在礦場工作時,極有實驗精神,為了礦業的安全他不斷改良許多機具與設備,最有名的就是改良德國的摩擦鐵柱,成為適合台灣薄煤層的「摩擦短柱」,用於支撐採煤層,避免岩盤塌陷,在賴爺爺的發明與改良中,增加礦業工作的安全性。 礦業攜帶設備 從礦工到礦長,一生不離礦坑的周朝南爺爺,從「順天理」中體會到礦工聽天由命的人生觀、仰賴大自然的必然。早期礦業從危險到比較安全,從興盛到沒落、從人工到機械,潮流不斷在改變,人如果不去學著適應,就容易被時代淘汰─這是周爺爺一路走來的智慧結晶。 安全督察員的收藏 煤礦工作了近半世紀,王啟輝於東南亞建造礦場碼頭。他原服務於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的五坑,擔任安全督察員來維護民眾的安全,並於103年退休。目前獨眼小僧的外科醫生,就是具奉獻精神的王啟輝呢! 頭家的話 鑿礦的日常 平溪不只有天燈!新平溪煤礦博物園區總經理龔俊逸(見圖)表示,「煤.記憶─臺日煤礦文化特展」,展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記憶遺產的山本作兵衛礦工畫及多位攝影師的地下取鏡,每幅作品圖文並茂記載礦工採礦過程及心情。 台日礦工國籍不同,但是採礦的場域及日常生活,卻驚人的相似。龔俊逸希望透過這次活動,能共同找回過去煤礦記憶與對於土地的情感。 前一篇文章 竹北美術館 從血緣到普世 捕捉組畫形式 下一篇文章 台中文化中心 昇華為藝術 有很大的跨度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6【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第十七屆 台積電 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篆隸楷組參獎2025.04.2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高雄市立美術館 彩繪原鄉感動狗 千旺幸福工藝層層堆積 追逐膠漆杯器傳說台灣電玩攀上高峰 改寫選手賽局迪士尼首度授權手遊屬狗名人與寵物的夢幻組合 ──什麼人養什麼狗台中文化中心 昇華為藝術 有很大的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