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服務從過去的論時計酬改論件計酬,民眾抱怨費用反增。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怎麼不多陪我了?」長照支付新制倉促上路一個月,還沒幫照服員加到薪,卻先引發民怨,不少家屬反應有些老人其實最需要的是陪伴,以前「邊做邊喝茶聊天」的溫馨情景已不在;民眾質疑,新制缺少對案主的心理、生理服務,真是倒退新制。
因居家服務從過去的論時計酬改論件計酬,民眾抱怨費用反增,做什麼都要收錢,政府要幫照服員加薪,「卻艱苦到我」。有民眾抱怨,新制使支出變多,為省錢而減服務,質疑「長照2.0變漲價2.0」。居服員也有怨言,同一個項目對不同患者所花時間不同,但卻領一樣的薪水,令人無所適從。
居服員成販賣機
按鈕收費
「根本是把居服員、被照顧老人當販賣機,按鈕收費」嘉義市林森里長王廣禮三年前請居家服務員李其鎂照顧九十一歲老母親,居服員一周五天,一天一小時內協助洗澡、抹藥、剪指甲、量血壓、散步等,還會額外服務抽空幫奶奶剪頭髮,一個月二十二小時一千三百二十元,如今逐項收費計價後,案家負擔漲為一千九百一十六元,漲了近五成之多。
長照2.0上路,衛福部擬將長照支付方式,從論時計酬改為包裹式論件計酬,但去年四月由部分縣市先行試辦的支付方法,卻與今年元旦全面上路的新制完全不同,被戲稱「新新制」。因公布到上路僅一周,使第一線服務者亂成一團。
居家服務員依舊制是支付時薪,新制則是依照項目,有居服員說,現在同樣是餵飯,有些年長者吃飯只要一、二十分鐘,但失智患者可能須二、三個小時,但卻是領一樣的薪資,不太公平。
嘉義市張姓婦人說,她沒力氣幫中風失能的先生洗澡,因此申請居家服務。過去每小時付六十元,先生就有照顧,現在從沐浴、換尿布、擦藥都論件計算,費用反增。她離職照顧七年,生活只靠子女孝親俸,「政府沒顧到艱苦人。」
「長照是一項有人味的服務,現在卻變得市儈。」中華聖母社福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黎世宏說,政府將服務切割細分,以提高給付價格方式,讓照服員能做多一點、賺多一點。卻沒想到,民眾可能因收費變高,服務使用反而減少。
時數縮水
轉銜問題轉嫁民眾
黎世宏舉例,案主解便需換尿布、洗屁股,新制前項基本身體清潔,經濟一般戶民眾自付四十元,後項協助沐浴自付四十六元,若沒在照顧計畫內,恐還得全額自費。但在舊制一小時內全部完成,只要六十元。
黎世宏說,民眾怨他們「死要錢」,照服員忍耐做照顧計畫外的服務,「還是一樣讓照服員做功德啊!」且過去論時,照服員能掌握時間排班,現在做完就可走,「若到案家二十分鐘就走,民眾怎麼想?」呼籲衛福部應讓新制變得更彈性。
家總祕書長陳景寧說,新制應以「組合」安排服務,而非一項項計算,但服務時數縮水,照服員很快離開,對上班族家屬是困擾。支付新舊制轉銜問題不能轉嫁給民眾,政府應說清楚,服務單位應做好做滿,滿足家屬需求才是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