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興誠樂於從命藏出小故宮 文╱袁世珮 |2018.01.25 語音朗讀 152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石器時代,良渚大玉樽。圖╱陳立凱 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從半導體戰場跨入收藏界成大家。圖╱陳立凱 曹興誠說,「其實我的收藏只有一項,就是美而有靈氣的東西。」圖╱陳立凱 文╱袁世珮 「樂從堂」如今威震收藏界,名稱來自曹興誠「樂於從命」的態度,「就是老天要我保管什麼,我就樂於接受命令。」在近年修習佛法的他看來,與禪宗講的「任運隨形」相通,也因此,即使看了喜歡,如果緣不到、或太貴了,就算了。 更妙的是,科技界大老的收藏之路,始於兩塊假玉。最初是曹興誠要送禮,投受禮者所好,打聽到一家店去買了幾塊古玉,留下3件自己賞玩。但琢磨下來,他發現不對勁,「奇怪,怎麼我買的這件,正好博物館也有?」心底存疑,再細看,真是假的。 曹興誠就從這幾塊假玉開始研究,練出眼力,「看了很多真的,發覺太美了,那種美感很震動,所以後來開始喜歡這些東西。我算是少數未繳學費就學到收藏之道的幸運者。」 收藏看機緣 在乎感覺 外界有很多傳聞,例如曹興誠的收藏達市值兩百億、藏品規模堪稱「小故宮」。他笑笑搖手:「沒有啦,我希望有啦。」甚至被收入「全球百大收藏家」,也是輕描淡寫:「就是2007年倫敦出了一本當代大收藏家,中國選3位,就把我列進去,沒什麼百大。」 「我是不是收藏家呢?我自己打了問號。我抗拒不了誘惑。」曹興誠笑說,收藏家是有明確目標,缺什麼就收什麼,而他只是敢花大錢買,然後東西就上門了。所以每當有人要拿東西來,這位大收藏家都悄悄祈禱「別是好東西」,免得又要花錢。 曹興誠收東西是看機緣,在乎感覺,一定要「看了震撼,心怦怦跳」,但也笑說要買得起,像先前佳士德安排他單獨鑑賞達文西《救世主》,看畫中的眼神深邃又有無限悲憫,非常感動,「可是買不起也不敢買,買了掛哪?」那一幅後來拍出4.5億美元歷史天價。 「有人稱我為大收藏家,我實在不敢當。」曹興誠說:「我收藏的件數不多,但從中獲得極大樂趣,就這點而言,我算是成功吧?」 所謂「收藏的樂趣」,對曹興誠而言,是研究和鑑賞,「買,要花錢,反而是痛苦。但是不花錢去買,又缺乏足夠的動力去研究。這就是俗人的困擾。」 幸而多年研究,曹興誠覺得最大成就感,「就是看到美的東西,會舒服,也不一定要帶回家。就好像我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同樣的票價,我的享受是別人的好多倍。」 鑑賞更勝收藏 每當有人要他談「收藏投資」,曹興誠都建議去買股票、房地產,藝術投資肯定會賠錢。 他認為,鑑賞是收藏中比較清爽的部分,收藏本身是惡濁的,因為牽涉到金錢。所以曹董的建議就是「不要亂買,收藏是手段,鑑賞是目的.能夠不收藏就學鑑賞,那就不要買」。 「收藏是喜好,是讓你快樂.難道把結婚當投資,老婆老了把她賣掉?」曹興誠還玩笑建議媒體在報導下方,要跟賣菸酒的廣告一樣加註警語:「收藏絕對賠錢,有害身心靈」。 近年研習佛法,修佛和收藏似乎有點矛盾?曹興誠笑說:「佛教最後是讓你離苦得樂,不是讓你放棄所有樂趣。」至於還會不會送藏品參加拍賣,他也還是「隨緣」,加註:「可能不會。」 美有靈氣 方能打動 靈氣,才能打動「樂從堂」堂主曹興誠,「常有人問我收藏了哪些類別的東西,其實我的收藏只有一類,就是美而有靈氣的東西。」 「藝術的鑑賞,首重比較,其次要注意神韻。」曹興誠說,看一類的真品,可以練出這類的眼力,但要看出藝術作品神韻的高低,則是古今中外的各類東西都要比較。 曹興誠說:「培養眼力,去看真貨。真貨看多了,看到假貨覺得怪異。沒有這樣的眼界,你覺得美的東西,別人一看可能就只是還好。」 美是什麼?簡單說,就是「眼睛看了舒服」。曹興誠以嚴謹的方式,歸納出美的要素:秩序、比例、對稱、對比、力感、動感、穩定、韻律、含蓄、新奇等。 史前藏品 更令人感動 曹興誠的收藏,自然是中國文物居多,延伸到青銅器,再到唐三彩、鎏金佛像。這一點和多半從清代往明代收的大部分藏家不同,他則是從史前往下,「史前的東西比明清的更令人感動。」 而類型,他說:「只有一種,就是我覺得很美、很有靈性的,其他的只是材料和時代風格不一樣。」 良渚大玉樽,距今3800到5000年新石器時代,祭祀用。石頭做成內圓外方,四角都是神的臉,上面兩條是冠、下面兩條代表眉,有眼有鼻,嘴巴是以兩個兩個間隔來代表。 曹興誠無限讚歎:「單看當時的工那樣原始,做成如此工整完美,難以置信。」他點出玉樽的下方窄,逐漸加寬,如祭祀時的手勢,但又含蓄不誇張,「看到這種東西會感動,因為祭祀是跟天溝通,不計成本,真心真意做到完美,投入的心血澆灌出靈氣。」 青銅錯銀豹,2500至2600年前的戰國到西漢年間。曹興誠指著警覺的母豹、與舒服趴在母親身上的小豹,既寫實又寫意。 這件是屏風的插座,堪稱高等雕塑品,現今看來也不退流行。推測一組至少四、五個,他卻笑說:「沒有緣,我只看到這一個。如果我到處去找,那就是收藏家,但我不是。如果別人也有一個,他玩的也開心,何樂而不為呢?我湊一套幹嘛?」 青銅器梟形卣,商朝。兩隻貓頭鷹背對背,曹興誠拿來和畢卡索的貓頭鷹造型陶器比較,發現差了3000年的兩者,風格相近。 外界稱譽程度堪比學者的曹興誠說明,這是以寫實出發的西洋美術,在19世紀時走上寫意的路,正好對上利用寫意表現祭祀必要神秘感的中國古美術美學,「這不是巧合,而是說中國古美術有其現代性。」 磁州窯刻花白地黑牡丹紋瓶。曹興誠指出,宋代做瓷器技術成熟,取代青銅器作為祭祀之用,但要做出銅的莊重、玉器的溫潤,所以宋代的官窯汝窯特別高雅,有其藝術高度。 玥。禮器,4000年的變化,弧度優美、鬼斧神工。 唐三彩。曹興誠說明,最好的唐三彩都是在7世紀的盛唐,應該是外來工藝,受到犍陀螺的影響,而該區的美學又受到亞歷山大東征帶到中亞來的希臘美學影響。他相信高端的唐三彩都是出自中亞工匠。 曹興誠常被問到為何不多收點佛像,他認真說:「錯了,佛像收愈多,離佛愈遠,因為你只關心佛像去了。」對他來說,佛像要能自然而然浮現出法喜禪悅,這是極難的,少有人能做出這種靈氣。 2017年佳士得香港秋拍,曹興誠的《明嘉靖五彩魚紋蓋罐》,5分鐘內即以2.14億港幣(約8.22億台幣)成交,而先前他提供給蘇富比的《北宋汝窯天清釉洗》,更以2.6億港幣(約10億台幣)落槌,加上佣金超過11.5億台幣,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 前一篇文章 許悔之許含光父子 詩與歌的對話 下一篇文章 逃出迷宮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5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父親》 走進失智者腦中 宛如懸疑片守著信念 成為他人的希望 《竊聽風暴》天水圍裡畫出黃金時代 許鞍華《好好拍電影》 作者其他文章徐譽庭 敲完金鐘逐金馬何承育 不棒的idea 我不想做許悔之許含光父子 詩與歌的對話羅大佑 憤青添華髮 漂泊風帆找到定錨向高倉健致敬 吳氏經典 盡情揮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