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路線位置,與絲綢之路的起頭幾乎重疊,從長安出發,經過哈密、甘肅和新疆等中國西北部地區。其中在甘肅的敦煌,有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佛教藝術之地,從前秦時期已興建,歷經十六國至今;累積了兩千四百多餘尊的彩塑,四萬五千平方公尺的壁畫。此地為莫高窟。
圖/徐丹寒
文/徐丹寒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路線位置,與絲綢之路的起頭幾乎重疊,從長安出發,經過哈密、甘肅和新疆等中國西北部地區。其中在甘肅的敦煌,有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佛教藝術之地,從前秦時期已興建,歷經十六國至今;累積了兩千四百多餘尊的彩塑,四萬五千平方公尺的壁畫。此地為莫高窟。
二十世紀後,莫高窟文物陸續遭到國外考古學家的掠奪,大量破壞了其完整性,只能調查不到十位古代藝術家的姓名。而今,經過中國歷史學者和藝術家的研究以及修復,莫高窟已盡可能地被恢復。
大量的佛教壁畫是莫高窟的最主要特色,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故事也被畫進壁畫中,畫面內容描述玄奘大師在路上的奇幻冒險歷程,這些敬仰玄奘大師的壁畫,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就已存在。
這些壁畫中,充滿著佛像、神怪、佛教故事和史跡,想當然耳,菩薩的畫像也不計其數。
佛教中有許多菩薩,觀世音菩薩是最為大眾所知的,也因為如此,對菩薩不了解的人總認為,觀世音菩薩就是穿著長袍的女性形象;其實在隋唐之前,菩薩多是丈夫相,因此在莫高窟裡的菩薩畫像,如觀世音菩薩就是留有鬍子的男性造型;而許多婀娜多姿,有些雙手持長綢翩翩起舞,或彈奏樂器的舞伎菩薩和伎樂菩薩,也多數上半身赤裸,身上配戴華麗飾品,形象極為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