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沙 劉克襄
第一個發現的人
不知道將它繪在航海圖的哪個位置
它是徘徊北回歸線的島嶼
擁有最困惑的歷史與最衰弱的人民
知識分子
跟我們一樣的開發中國家
不滿時政的知識分子
他們生活於貧民窟
引導自己的同胞
同樣的知識分子在我們國家
他們坐在咖啡屋裡
以激烈的學術爭辯
關心低階層的朋友
●迷你悅讀
福爾摩沙(Formosa)在葡萄牙文中是「美麗」的意思。那是十六世紀初,西方商船行經東亞,遠眺台灣的第一印象和給她取的名字。劉克襄從這美麗的端點切入,寫下此詩題目,並透過歷史、地理上的難以定位,點出台灣令人「困惑」的特質,更以「擁有最衰弱的人民」傳達他對島嶼現況的批判。全詩雖僅四句,卻在回顧歷史、檢視當前之間,道盡台灣千百年來美麗與滄桑,令人百感交集之餘,更添對她前途的憂思與關切。
「知識分子」則以並列方式進行對照,指出開發中國家知識分子,主動了解民間疾苦,著手從事改革,是行動主義者;但台灣知識分子卻自我封閉於象牙塔中,爭論不休,毫無建樹,是夸夸其談的理論派酖酖「貧民窟」與「咖啡屋」對比鮮明,「關心低階層的朋友」則形同笑話酖酖細加品味,實是一首不動聲色、極盡揶揄的社會諷刺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