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一忠
從軍旅生涯退役,為五斗米折腰數年;子女離巢後,擔任義工回饋社會;為彌補失學的遺憾,年過不惑重拾書本,從專科到研究所畢業,已是知天命之年。但我不願意虛擲生命,於是抱著終身學習的理念,接著選修了社區大學的課程。
一門是「金石篆刻」,讓我認識中國文字之美。除了欣賞大師級的創作,自己也完成了不少成品,從篆刻中領悟「有破才有立」、「萬物空無自性」之理;想要有驚豔之作,只要肯用心,加上耐得住寂寞,定會有所成就。
另一門則是「生活調色盤」,著眼於休閒旅遊。透過影片、教材或旅遊達人介紹各地民俗風情,各小組再自行設定行程,與學員分享經驗,為緊張忙碌的現代人,注入些許潤滑劑。
除此之外,年初老伴送了我一把吉他當禮物,希望我重溫舊夢,於是決定報名吉他初級班。教課老師舞台經驗豐富,琴弦在他的撥弄下,流瀉出美妙音律,時而澎湃激揚,時而委婉輕柔,彷彿為吉他注入了生命,令我欣羨不已。
在老師的耐心調教下,先理解基礎樂理,再從單音到和弦,由C調到F調,經過近一年的練習,已能彈唱民歌及一些流行歌曲。成果展時,在台上和觀賞者互動的歡樂場景,彷彿回到了年少時光。
雖然年近耳順,手指僵硬不靈活,練到抽筋仍無法「指隨心轉」,偶爾也會萌生懊惱;但看到老師運指如神,只能自我惕勵,期望來年能夠看譜自彈自唱,也不枉練到指尖長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