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與守候 你是我的小蝸牛

文/洪少霖 |2018.01.09
935觀看次
字級

文/洪少霖

一直覺得,陪伴孩子比培養孩子重要。陪伴是內心感情,培養是外在能力;而感情比金錢更加重要,勤勞與道德更重於學習成績。

無數回牽腸掛肚,無數次想念擔心,一回回目送女兒遠去,一次次守候她放學。然而孩子年齡較大了,總要讓她獨自去經歷,比如:上學、放學、做家務。

學校離家七百公尺左右,如果來回接送,感覺孩子就會像一只幼崽,沒有經歷風雨,成長過程怕過於緩慢;然而當她一個人去上學時,又常常擔憂她可能經歷的危機。

孩子沒在身邊的時候,揪心牽掛,總想知道她正在做些什麼,過得還好嗎?到了放學時間,等候的心情更是逐漸焦躁,她晚一些回,我要嘛想去路上尋找她,要嘛怪罪她為何回來得如此之慢。

甚至大多數的晚上,我會輕手輕腳進入她的房間,看她被子蓋好沒有,空調溫度會不會太高或太低,看她有沒有做夢,呼吸會不會不順暢……

網上有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看到這句話,讓我想起孩子平日吃飯的模樣。無數回,她在吃飯過程中顯得漫不經心,讓我感覺她不是在吃飯,而是在玩飯。平常做事時,她也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給人提不起勁的感覺,難以乾脆。

看到那句話後,我心間頓時亮堂許多。孩子如是蝸牛,我若拉著她奔跑,即是一種傷害,也難以如願。慢有慢的風景,且有慢的原因,引導好過對立,上善若水,惠澤四方,才可能真正和諧。

網上與現實中,許多人總愛講些大道理,實際上經常脫離了現實。人與人之間有著億萬種不同,且孩子的許多錯誤,往往皆因父母管教不當、粗心大意、缺少陪伴或受社會影響所致,有些父母本身就做得不好,又怎能要求孩子聽話、孝順?

因而,陪伴如蝸牛般的孩子,與他們同行,是每個父母最應該做的選擇。雖然蝸牛慢得讓人想要拋棄、離去,但親情是難以割捨的紐帶,它讓人不離不棄,倍加珍惜。

況且,再多牽掛,最終也會煙消雲散。因而,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應好好珍惜,與孩子攜手向前,共同克服困難,以謙謹的心態一同理解這個世界,共度一程美好的人生旅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