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服員有愛照護長輩如己親 李祖翔 |2018.01.09 語音朗讀 167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鍾育蓁有時間就去關懷案主,連生病都不休息。圖/介惠基金會 盧柯玲花(左1)的善意讓服務對象及同事天天引頸期盼她的出現,也樂於與她談心。圖/介惠基金會 感慨長輩能倚靠的只剩居服員,盧柯玲花心甘情願做薪水不高的工作。圖/介惠基金會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長期致力偏鄉照顧的介惠基金會剛過30歲生日,來自北、中、南的居服員分享他們的感動,其中屏東的盧柯玲花和彰化的鍾育蓁故事尤為感人。 為回報父母 奉獻部落10年 「我是個不完整的女人。」盧柯玲花分享時的第一句話就讓人鼻酸,「天生殘疾,只有右眼有視力。」 談及兒時遭遇,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父母對她的憂心:「記得他們常討論,這個孩子的未來到底會如何?該不該讓我受教育呢?」或許是感受到爸媽濃厚的愛,她立志用功讀書,畢業後也努力工作,在林務局擔任砍草領班,一做數十年。 可是,任勞任怨的忙碌工作,並沒有讓她心安,反而對沒有多餘時間照顧年邁父母而耿耿於懷,更不捨婆婆為她照顧孩子,恰逢鄉公所有個照顧老人的職缺,隨即辭掉原有工作,返鄉去。 由於服務對象包括身障者,因此在瑪家鄉服務的前2年,盧柯玲花更加體會爸媽當年養育她的艱辛。 為了回報更多恩情,她成了介惠基金會的居服員,十年如一日的把服務對象當親生父母在愛,即使超時照顧拿不到鐘點費,依然盡己心力地滿足所有需求。 如果長輩吃不下便當,她會親手煮地瓜、芋頭和綠豆湯,或直接問他們想吃什麼才煮,而若長輩有經濟困難,也會幫忙申請補助,她的善意讓長輩天天引頸期盼居服員的到來。 讓長輩依靠 收入少也值得 「其實我們一星期才去長輩家2次,每次2小時,有的長輩因而生氣,說才來一下下就要走了喔!」2小時能做什麼事?盧柯玲花為長輩整理環境、煮飯並協助盥洗,為了完成所有服務,寧可餓肚子、不吃飯,還告訴長輩:「我周一到周五都在,只要有需要就打電話給我。」 盧柯玲花很有耐心,許多居服員做不來的個案,主管都找她試看看,例如一位80多歲、沒有兒女的阿嬤,常露出自殺念頭,卻又不願麻煩別人,婉拒義工關懷;她除了常去安慰,還以廁所不通為由,提醒阿嬤:「妳隨時都可以找我來修!」隨著情感的累積,阿嬤常誇她,「就像親生女兒一樣,討人歡心。」心情也開朗了些。 當年輕人因為薪水不穩定,做不到3個月就離職時,65歲的盧柯玲花卻一反常態的堅持,甚至帶媳婦、女兒投入服務,她說:「能忍、有耐心、愛心,工作才會為我們帶來成就感。」薪水固然重要,可是,只要知道很多長輩無論獨居或與子女同住,沒有人交心還是會寂寞,「也許他們只剩居服員能依靠。」這麼想的話犧牲再多就都值得了。 照顧公婆有成 轉行居服員 鍾育蓁本是家庭主婦,照顧公婆11年。婆婆患有糖尿病,行動都需要仰賴輪椅,平時就醫及上下床都由她幫忙,一開始婆媳之間有些生分,日子久了,婆婆卻喚她「阿兒(台語)」,她也喊婆婆「阿母」,直到婆婆90歲往生,他們的關係都很親密。 公公則失智、脾氣不好,有時辛苦煮完飯只換來公公痛罵:「這是什麼東西?是不是不情願煮給我吃啊?」讓她難過到流淚。後來去上課、接受專業照顧訓練,才慢慢找到應對方式,一次公公忽然生氣,沒說一聲就跑出去,她走到屋外,看到公公在淋雨,她沒有氣急敗壞更沒有指責,只是溫柔地說:「爸,傘是用來撐的。走!我們回家,煮飯給你吃。」化解了衝突。在公公94歲臥床、插管、無法言語時,都還記得這位每天照顧他的「至親」,臨終前緊緊握住她的手,用淚水表達感謝。 公婆去世後,她想要幫助更多人,做起了居服員。雖然資歷才1年,卻受到案主的青睞。 珍惜工作緣分 心力無保留 「煮飯的時候,阿嬤會拿小凳子坐旁邊,不是要監督我,是把握時間談天。」長輩最愛與開朗、陽光的她聊心事了;因為善於觀察,鍾育蓁的故事很多,俯拾即是,如一位阿嬤請了2名外勞看顧,按規定請了外勞就不需要居服員,阿嬤急得落淚,因為和她的感情已經難捨難分了!不過鍾育蓁也沒有逼阿嬤做選擇,反而利用自己空閒時間、撥空探望阿嬤,聽說阿嬤不習慣外勞幫她盥洗,還教外勞如何照顧阿嬤。 還有一位阿伯,水塔壞了,她一想到下次盥洗要等很久,就向鄰居借水,辛苦點幫阿伯洗完澡,阿伯舒服到不斷握著她的手道謝,鍾育蓁說:「很高興!很有成就感,覺得這份工作真是選對了!」 而照顧老人、患者,難免提早接觸生命無常,所以鍾育蓁都提醒自己,服務要認真到位,連生病也不請假,「把每一次都當見最後一面」,如此就會毫無保留、心甘情願並珍惜緣分的去付出。 居服員薪水的確不高,51歲的鍾育蓁不是別無選擇,只是沒有把收入當做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她喜歡被人需要、被信賴的感動。最近一位阿嬤問她:「明年,妳還會幫我洗澡嗎?」她笑說:「會啊!除非妳不請我了。」阿嬤回:「唉呦,我還怕妳不願意來哩!」有默契的兩人頓時笑作一團,這就是她追求的世間最善美的情分。 前一篇文章 校護做營養料理 給孩子健康飲食 下一篇文章 自我探索 以音樂為學生解惑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莊靜君 將台灣書籍推向全世界2025.05.1003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4【生活智人135】企業家媽媽 蒙哥馬利 深諳育兒之道2025.05.1005【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6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7科技傳母愛 點亮盲母新視力2025.05.1108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9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10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家捐創作義賣 助失依兒有家 部落全家福 鏡頭捕捉原鄉情感助視障讀圖表 盲博士創電子平台導演著青蛙裝 下水拍攝產業記憶35年熱心義工 從哥哥被喊到叔叔 阮虔芷樂奉獻 凝聚企業家做公益 作者其他文章家扶無窮世代計畫 5千萬元缺口待補 憂YTR倡偏方 陽光急闢謠:燒燙傷快「沖冷水」2022金扶獎頒獎 賴清德勉勵5位自立「家扶兒」淨灘、立槳到吃素 培力園帶孩子體驗生活新風貌讓愛流動 祖父母為己立傳邀祖父母為自己立傳 壯世代讓家庭的「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