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本周起將有一波寒流等級的冷氣團報到,全台各地氣溫下探攝氏十度以下。醫師指出,這對有多重慢性病的銀髮族,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者的長者,堪稱一大考驗。因為氣溫突然改變,老人家不但容易感冒,心血管疾病患者稍有不慎,就會加重病情。多位醫師與職能治療師,分別提供護心、保暖等建議。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表示,早晨睡醒時,身體分泌腎上腺素與壓力荷爾蒙,會推升血壓,且因晚上睡覺沒喝水,人體血液較濃稠,都不利心血管運作。
因此,他建議老人家「護心」首要,為適度調整冬日作息,宜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陽出來,或是上午八點以後、氣溫回升了再起床活動,另外,可將戶外運動改為室內。
書田診所家庭醫學科主任醫師康宏銘指出,天冷容易染上「流感」,得到流感會使心跳變快,增加心肺功能負擔,引起心肺衰竭。而低溫時血管收縮,感冒發燒會讓身體出現脫水現象,使得血液變濃稠、循環變差,此時,也可能造成動脈硬化,斑塊剝落、阻塞,導致心肌梗塞,增加中風或心血管疾病風險。所以長者出現「類流感」,一定要及早就醫。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提醒,避免冷空氣對身體造成的衝擊,注意身體保暖,避免血管急遽收縮,防「眼中風」上身。黃斑部病變及所謂「眼中風」,都因眼內血管出血或阻塞引起,三高病患者應按時服藥、控制病情,不要過度用眼,並隨時測量血壓。
由四肢到頭頸 起床先暖身
中華民國職能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面對寒冬,長者應有一套正確護心、保暖的措施,從起床注意保暖和防跌開始,如從遠端的腳部、膝蓋、大腿、手部、手肘、肩膀,到腹部、頸脖、頭部等,每一個關節處活動十次,等身體暖活後再起身下床,可避免因溫差太大造成的病變,也可避免突然的姿勢改變,造成下床時跌倒。
冬季從事戶外活動時,除了「洋蔥式穿著」,尤其要注意手腳的保暖,帽子、圍巾、口罩、防水手套、防滑鞋子等「配件」也要盡可能齊全。還有,在室內使用電暖器時,也要注意通風及用電安全,除避免因為電暖器的使用,消耗過多氧氣、影響呼吸,或是因為使用過久,室內空氣過乾、影響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