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六十六歲的麵攤老闆娘,患有下背痛已二十多年,期間在各大醫院求診無數,大多數醫師建議她開刀,因擔心術後癱瘓而作罷,一直以來都靠穿背架及止痛藥緩解疼痛,但近來已無法彎腰,日前到署立台中醫院由神經外科醫師鍾偉安施行高頻熱凝療法後,下背疼痛大幅改善,終於能再度彎腰忙著麵攤的工作。
鍾偉安是以影像及神經系統檢查,發現患者只有第二、三、四、五椎間盤退化併第四、五椎間盤突出及骨刺形成,且臨床上並無肌力及深部反射減退現象。因此建議患者進行下背高頻熱凝療法,手術後下背疼痛大幅改善。
另一名八十二歲的老先生,因嚴重下背痛已經臥床一個月了。因考慮病患年紀老邁且開刀風險性高,因而考慮輔助性的治療,以高頻熱凝療法來減輕下背痛;手術後第三天,老先生因下背疼痛大幅改善,而能下床靠助行器步行。
鍾偉安表示,高頻熱凝療法是利用電磁波,所產生的熱或波長,作用於人體的神經組織,使對疼痛的感覺降低。
治療過程中,醫師將會用一或數根十公分的針插在患者的脊椎兩側,並接上脈衝式攝頻波治療儀,將熱及電磁波傳導於脊椎兩側的背根神經節上,熱及電磁波的作用時間左右兩側各約二到三分鐘。
他說,高頻熱凝療法的優點,在神經節並未完全被破壞,因此在背根神經節作阻斷是很安全的,既能減緩背部疼痛,也較少產生嚴重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