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我爸爸在洗腎,我以後會不會也要洗腎?」臨床觀察發現,洗腎室中不乏同為夫妻檔、母女檔或父子檔的洗腎患者;林口長庚醫院醫療團隊,分析全國八萬多名末期腎病變患者,發現洗腎病患有家族群聚現象,而共同的生活環境是主要因素。
林口長庚醫院醫學研究部、巨量資料研究中心以及腎臟內科醫療團隊,分析了全國八萬多名末期腎病變患者,發現若是一等親(包括父母、子女)中有人是尿毒症患者,其家屬未來需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二點五倍。若是兄弟姐妹有人是尿毒病人,親屬要洗腎的風險是一般民眾的四點九六倍。沒有血緣關係的夫妻間有人是末期腎病變患者,配偶的洗腎風險為一般民眾的一點六六倍。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助理教授吳欣旭醫師指出,同個家庭中,除了血緣關係外,也有共同的生活環境,或是相近的生活飲食習慣,甚至接觸到相同的環境毒害。為進一步了解洗腎病患家族群聚的原因,長庚醫療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台灣民眾造成尿毒症的原因,大約有三成是遺傳所致,七成是環境因素造成。而環境因素中,家庭共享的因素占約一成,非家庭共享因素占六成。
長庚醫療團隊的研究十一月發表於國際知名《美國腎臟病期刊》,為首篇研究亞洲末期腎臟病家族群聚的文章。吳欣旭提醒民眾,家中若有尿毒患者,平日應定時量血壓,若有泡泡尿、水腫、高血壓、身體倦怠,應至專業醫師處尋求協助,並定期做健康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