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台灣藝術界因中美斷交,掀起一股熱愛鄉土藝術風;父親王雙寬的鄉土水墨及廟宇作品陸續獲得國內大獎,除了臺陽美展銅牌獎等類別之外,包含中國電視公司舉辦的全國青年美術創作比賽、中部美展、清溪美展等皆獲第一名。圖╱王雙寬
文╱王瑋名
1978年台灣藝術界因中美斷交,掀起一股熱愛鄉土藝術風;父親王雙寬的鄉土水墨及廟宇作品陸續獲得國內大獎,除了臺陽美展銅牌獎等類別之外,包含中國電視公司舉辦的全國青年美術創作比賽、中部美展、清溪美展等皆獲第一名。
後來父親也計畫推出《台灣百廟畫》系列的創舉,先後完成故鄉台南鹿耳門聖母廟、鹿港龍山寺、天后宮、大甲鎮瀾宮、萬和宮、慈惠宮等數十座知名廟宇,曾於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及許多文化中心展出。
這些廟宇不僅是台灣重要民間信仰中心,更是台灣民俗藝術殿堂。如本圖描繪的鹿港天后宮,以墨彩細膩筆法,更顯廟宇精雕細琢、雕龍畫棟的精緻藝術,為1980年作品、104x67cm,獲選2017年外交部「台灣廟會民俗藝術文化展」歐洲巡迴展,身為子女深感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