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柏齡(資深媒體人
彎腰、吹蠟燭、畫下一刀,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的生日蛋糕,提前登場。明年一月二日是彭淮南的七十九歲壽誕,十二月二十一日的中央銀行裡,大家利用彭淮南退休前最後一次理監事會議,提前為他祝壽。
《全球金融雜誌》評定,彭淮南拿過十四次A級評價,這項世界紀錄,目前看不出任何國家的央行總裁有能力威脅。 彭淮南一九九八年二月上任,五月禁止國內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交易,截斷亞洲金融風暴中攻擊新台幣的管道,贏得了「外匯殺手」的稱號;二○○○年無限量供應美元阻貶新台幣;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後半年內五度降息;二○○四年三一九槍擊案後,再次無限量供應美元阻貶新台幣;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放寬保險資金海外投資額度,阻升新台幣。長期偏弱的新台幣,和低利率政策,讓台灣中央銀行的盈餘相當驚人,央行每年繳交盈餘占政府歲入高達百分之十五。
台灣高達四千五百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傲人成績單的副作用,卻是民眾購買力減弱,房價推高,產業轉型慢。外界批評,低薪是彭淮南二十年來間接造成的,彭為自己平反,說薪資要靠生產力的提高,勞動需求曲線反映勞動生產力,投資增加後,勞動需求會增加,但台灣投資不是很好,勞動市場很難提高。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薪資屬於自由人力市場供需,政府不必介入加薪,彭淮南不以為然,認為自由市場經常會失靈,勞動市場不是完全競爭市場,是因為勞方議價能力薄弱,資方有議價力量,決定出來的工資當然不是有效市場價格,所以,政府介入是必要的。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說,低物價是導致低薪的主因,彭淮南批評是倒果為因,要提高薪資,是想辦法增加生產力,配合增加投資,不是物價來影響薪資。
彭淮南退休後,有誰能夠HOLD住一年繳庫一千八百億盈餘的高標?有誰能夠像他一樣,面對世界級的工商大老指陳給予反擊?面對美國央行、大陸央行領導人明年同步更換,美國、歐洲的升息,台灣央行利率連六凍,匯率後續發展走向為何?
除了國際金融局勢,國內資本市場更令人憂心,彭總裁說,台灣的投資不是很好,事實看來的確如此:來看占台股指數三成的七大電子股,其中除了台積電和大立光繼續投資台灣之外,其他幾乎都以中國大陸為主;像台塑四寶市值占一成,對台投資不增,轉進東南亞或美國;而國泰、富邦、中信金三大民營銀行市值百分之五,也都是在打亞洲盃,沒人在打全運會。
西進的磁吸力更強,中國大陸國務院公布,規定大陸台企必須逐年提高在地製造比重,逼迫台企要「落地生根」,促進台企新一波大陸上市潮,台商赴大陸上市還有個加速器,就是兩岸資本行情落差,不管是切割台灣大陸上市,還是台灣下市大陸再上市,都是台企在兩岸資本市場不得不做的布局。別忘了,堅持投資台灣的台積電,為了爭取大陸華為訂單,也已經決定赴南京投資三十億美元蓋新工廠。
二○一八年,可能要面臨大量資本外流的嚴峻挑戰,電子業和金融業轉赴中港和東南亞;石化和鋼鐵業轉赴美國尋求投資及上市可能;要是大陸允許台灣註冊的台企直接到大陸上市,或兩岸雙重掛牌,對台灣股市衝擊實在不敢想像。政府得要想想辦法,不然台灣的資本市場可能就此向西、向南,向東,慢慢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