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強(台北市/前總統府副祕書長)
促轉條例通過,蔣中正的功過再掀討論,文化部長鄭麗君被問及蔣中正的三個貢獻時,表示反對「功過並陳」。我覺得遺憾,不願以功過並陳來看待歷史,只論其過,不問其功,反映的是沒有信心的另一種霸道。
我想從今年四月五日,在蔣中正逝世四十二周年時,我應邀到高雄市參加一場該不該移除蔣介石銅像的座談會,談我的想法。
在該座談會中邀請了二位立場相對的發言者,針對去蔣議題發表看法。
當輪到我發言時,我上台的破題就是,如果你不喜歡蔣中正,想拆他的銅像、在他的銅像上潑漆、把他的銅像砍頭。我都不反對,拆吧!潑吧!砍吧!
由於,類此討論「去蔣」的活動,會到場者多半立場是較傾向「去蔣」的,我知道坐在台下就有幾位曾對蔣中正銅像潑漆的學生。
所以,當我這麼説時,大家睜大了眼睛。但接著,我說,我只有一個建議,在拆、潑、砍蔣銅像之前,請大家先對他說三聲謝謝。
第一謝,請謝謝他領導的台海保衛戰,保住了台灣,否則,今天,大家也不用爭論什麼去不去蔣,我們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民。
第二謝,蔣中正於一九七五年逝世,隔年,一九七六年的《華爾街日報》高度讚揚包括台灣在內,遠東九個國家的經濟表現。該報並統計,一九六九年到一九七四年中華民國全國生產毛額成長百分之一百四十三,居全世界的第一名,而同一時期,全世界經濟成長率亞軍是新加坡,卻也只有百分之七十二,僅台灣的一半。
因為台灣有如此亮眼的經濟表現,一九八一年美國《財富雜誌》(Fortune)在一篇分析中。把一九七○年代的台灣、香港、新加坡、南韓稱為亞洲四小龍,這是四小龍的由來。而這亞洲四小龍的龍首是誰呢?當然是台灣。
所以,請謝謝蔣中正,在他治理台灣期間,創下了台灣的經濟奇蹟。
第三謝,民國五十六年蔣中正在台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有別於日本歧視政策,義務教育不分本省籍、外省籍皆一視同仁享同等待遇。在這一系列的教育努力下,台灣人民的識字率在蔣中正治理期間,從百分之五大幅提升到百分之七十五。
只要說完了這三聲謝謝,大家仍覺得,蔣中正要為二二八或白色恐怖時期的威權悲劇負責,那麼,對蔣銅像,拆吧!潑吧!砍吧!至少,負責任的去回顧了蔣中正的歷史功過。
我認為在這功過的回顧中,蔣中正的功大於過,而有人認為過大於功,每個人對功過的比重認定不同,我也尊重。
臧否人物當然可以,但必須據於公道,談蔣中正的功過,不能只論其功,不論其過,同樣的,也不能只論其過,不論其功。這才是面對歷史的負責任態度,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