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觀光局昨喜慶今年第一千萬旅客來台,但過去一年遊覽車、旅遊業、旅行社歷經倒閉求售潮,不僅業界無感,學者也認為,過去一年靠補貼撐起千萬旅次,對東南亞、穆斯林等旅客及深度旅遊政策仍顯薄弱,重遊率、消費力也不足,讓台灣觀光種下隱憂。
這是觀光局第三年慶祝台灣旅客破千萬旅次,昨上午來自新加坡的二十三歲旅客Tan Jue Ping成為今年來台第一千萬旅客,她與家族成員共九人一起來台觀光,觀光局準備大禮迎接,並慶祝台灣站穩千萬觀光大國。
根據統計,雖然今年八月起陸客逐漸回溫,但一到十月陸客來台仍僅二百二十四萬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二成七;此外,去年觀光外匯下跌到四千三百二十二億,創三年新低,也首次呈現負成長。業者預估今年因陸客大減,觀光外匯仍會持續負成長。
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嶽說,旅客結構調整,自由行旅客增加,且以大台北地區為主,中南部、花東較感受不到。中華民國遊覽車客運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林建良也說,過去一年陸客不來、司機早已轉行。
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助理教授遲恒昌說,過去觀光沒有適當管控造成陸客人次一落千丈後難以回穩,但觀光轉骨需要時間,政府不必抱著「輸人不輸陣」的心情歡天喜地衝量,如何理解客群需求、提升旅遊深度才更重要,否則靠著補貼救急衝數字,顯得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