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袁隆平(右三)榮獲「呂志和—世界文明獎」,獲邀到香港發表演講。
【本報綜合報導】過去在中國大陸曾流行這樣的一句話:「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這位今年高齡八十七的糧食專家十一月出席「二○一七中國企業跨國投資研討會」,談話內容已不再只是「讓人吃飽」,而是「吃得優質」,但吃飽還是最重要的。
中新社報導,袁隆平在會上說,很多人對「超級」二字的理解僅限於產量高,事實上,由日本最先在國際上提出的「超級稻」,概念本身的含義就是產量高、品質好。自一九九○年代開始,中國超級雜交稻育種計畫已進入第五期,雜交稻的研究方向也根據不同時代的需求做調整。他說,今年九月,兩位日本專家品嘗中國的超級稻米之後,也覺得非常好。
「但我有一個原則,不以犧牲產量為代價來求優質。」袁隆平表示,雜交稻必須量質兼具。「如果全世界有一半的稻田種上了雜交稻,可以多養活五億人口。」
據了解,全球水稻種植面積大約有一億六千萬公頃。根據二○一五年的統計,除中國大陸之外,有八個國家大面積種植雜交稻,大約有六百萬公頃面積,但這距離袁隆平的目標還很遙遠。
海水稻養活八千萬人
事實上,袁隆平近來最為外人稱道的,是他帶領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今年九月,中國大陸「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水稻研究所」、「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在青島舉行「耐鹽鹼水稻材料評測會」,並在會上宣布,「海水稻」最高畝產為六百二十點九五公斤。
所謂「海水稻」,並不是用海水灌溉,而是耐鹽鹼水稻的俗稱,一般來說,傳統水稻在較高鹽鹼濃度的水田無法正常生長。但在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裡的海水稻,已能在百分之六鹽度的鹼水灌溉條件下正常生長。根據測算,在大陸可種植「海水稻」的三億畝農田裡,只有一億畝鹽鹼地推廣「海水稻」,按每畝產量三百公斤計算,年產量將達到三百億公斤,能養活八千萬人口。
據了解,全球有一百四十二點五億畝鹽鹼地,光是亞洲就占其中四十八億畝,達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陸有十五億畝鹽鹼地,其中約三億畝可以開發利用。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如果這些鹽鹼地都種了高產「海水稻」,糧食增產前景十分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