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三讀通過,和「中正」、「介壽」名稱相關的道路、學校、硬幣等,都將面臨改名或移除的命運,台灣又將陷入紛爭。
陳水扁任內將「中正紀念堂」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大中至正」牌樓匾額易為「自由廣場」;中華郵政改名為「台灣郵政」,浪費納稅人十億元。如今連國幣、校名、路名等都可能被修改,勞民傷財不說,還會挑起族群分裂。
蔡政府執政一年多來,治國無方民怨四起,把「轉型正義」搬上檯面,不論是政治考量,或特意製造對立,誠屬不智。
政府一再強調族群融合,卻極盡挑撥之能事,不但口頭挑釁,更付諸行動。不論是「本土化」或「去中正化」,目的在迷惑百姓的心智,控制愚民的中樞神經,進而達到掌權之目的。
促轉條例上路,有關威權統治者的象徵都要廢除,若是如此,日本人占領台灣期間,血腥屠殺四十萬台灣人,現存的日本神社、樓房建築、寺廟古蹟、湯屋等,都不應該保存,日治時代的台灣總督府,戰後改成總統府,難道都要打掉嗎?
民眾應思考分辨,畫餅充飢只是假象,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物價飛漲難度日,政府應先把經濟搞好再說,至於「轉型正義」的事,距離百姓太遙遠了。
吳介民(台北市╲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