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心》范蠡的應變智慧

陳光憲 |2007.05.24
837觀看次
字級

應變通達大智慧,

能捨能得真英雄。

自古以來,最有智慧的人就是知進退得失,能當機立斷,隨時拿得起,放得下,又能適時應變的人,在中國眾多的歷史人物中,范蠡可以說是當中的翹楚,千秋的典範。

范蠡的前半生是安邦定國、扭轉乾坤的政治家與軍事家;後半生是經商致富、慷慨施捨的「陶朱公」,在華人的世界裡,他是經營之神的商聖,與文聖孔子、武聖關羽,並列為三大聖人。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王勾踐伐吳失敗,被圍困於會稽,淪為階下囚。兵敗之後,范蠡建議勾踐用最謙卑的言詞,極尊貴的禮節,帶著女樂珍寶,向吳王求和,再不得已,則委身為奴,求得來日的東山再起,有這樣的正確判斷及忍辱負重,才有往後的生聚教訓與復國成功,這是范蠡睿智的應變。

范蠡的應變智慧,進則可以安邦定國,拯救國家於生死存亡之秋,退則可以為自己謀求安身立命之道。老子說:「功成身退,天道也。」范蠡深切了解到「功高震主」、「盛名之下,難以久居」的道理,在復國功成之後,他選擇棄官從商,到齊國更名為鴟夷子皮,置產數十萬。

齊王請他做宰相,他歸還相印,並且施捨財富給與鄉親好友,遷徙到定陶縣,更名為陶朱公。他了解「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的物產供需法則,採取「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的經營策略,再一度累積了巨萬的財富,從此「陶朱公」成為富商的代名詞,後世讚美他是「中國的經營之神」。

范蠡的成功,不僅在於胸藏韜略,志氣遠大,更重要的是他慎謀能斷、勇敢果決,具有「能捨能得」的智慧:他幫助越王勾踐復國成功,放棄了人人稱羨的榮華富貴,飄然引退,是「能捨」;他全心投身商場,競逐什一之利,成就天下鉅富,是「能得」,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應變智慧,頗令人敬佩。

會賺錢是一種了不起的智慧,能賺得巨額的財富,又能不吝惜錢財的濟助他人,尤其難能可貴。司馬遷《史記》記載陶朱公經商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昆弟」,一千金合黃金二萬兩,三千金合計黃金六萬兩,范蠡大手筆的施捨六萬兩黃金,這種富而不驕、樂善好施的智慧與情操,實非一般常人所能企及。?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