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身分證統一更換,想照一張「真正像我」的大頭照,幾乎跑遍了街上所有照相館,都無法讓我滿意。圖/賽夏客
文/賽夏客
多年前,身分證統一更換,想照一張「真正像我」的大頭照,幾乎跑遍了街上所有照相館,都無法讓我滿意。每一家相館的設備先進,結合電腦數位科技的修圖技巧,照完立即顯相,老闆明講可以修到滿意為止。
然而,洗出來的照片,被大刀闊斧的修片後,看起來好假,根本不是我;憂鬱的苦瓜臉變成亮麗的瓜子臉,扁平鼻子變成阿督仔鼻,單眼皮變成雙眼皮,橫眉變成柳眉,美若天仙,非但不像我,也抓不住我的神韻;後來老友介紹:「不妨到那家老相館照照看。」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裡,在一條窄小的巷弄裡尋尋覓覓,沒看到招牌,透過鄰人指點,終於找到這家不像相館的住家。
裡面設備簡陋,老闆正專心於刻木雕和印章;看到我走進,確定來意後,立即從屋內推出一架老式照相機來,幾乎跟孩童一般高,我眼睛一亮,「把玩」的興致極為高昂,反而把照相的事拋在腦後。
老闆也是「古意人」,並不急著為我拍照賺錢,讓我實際操作,滿足我的好奇心;此時,他有如介紹老朋友給我認識般地,款款說著光榮的史實:「這台相機從民國四、五十年用到現在,算年齡也超過半百,拍過數不清的人頭照,從未瀆職,且愈用愈好用;雖然照相器材已進步到完全自動的便利,但我還是習慣用這架『老傢伙』替老顧客服務呢!」
這架相機的使用,算是挺麻煩的,拍照並不是「掐的」一聲,快門一按就完成,而是攝影者把整顆頭埋在黑布裡,手握著一個像汽球般的按鈕,一捏一放的重複做動作;相機旁邊有一個大轉輪,是用來調整位置的遠近高低,時而伸出頭來轉動轉輪,時而埋進有如暗室的黑布,完全靠眼睛的敏銳度和熟練的操作技巧,因而洗出來的照片都能抓住每個人的神韻──這是現代新科技無法取代的。
這架相機雖有多年的歷史,但保存得相當完好沒有壞損,可見老闆是多麼寶貝它。那趟照相最大的收穫,除了獲得一張極為滿意的大頭照外,還讓我重回到兒時的記憶──小學畢業就是用這種相機拍照的。
然而時光遞嬗,老古董並不受求新求變的現代人青睞,這位老闆空有一手好技術,已乏人問津;有天,我竟然在某校門口遇見他,他不照相已多年了,閒著無事,便去應徵守衛工作,用敏銳的眼光過濾進出校園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