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幽思】木臼

文/吳一忠 |2017.11.21
6165觀看次
字級
老伴回娘家找到一個木臼,主人原是日據時代的醫師。臼體已有裂痕,根據推估,至今超過一甲子了,蓋有年矣。圖/吳一忠

文/吳一忠

老伴回娘家找到一個木臼,主人原是日據時代的醫師。臼體已有裂痕,根據推估,至今超過一甲子了,蓋有年矣。

臼的閩南語為「精臼」,是舂米搗物的器具,一般多為石製,為古代生活必需品,在人類進入電器化時代以後,逐漸被淘汰,目前少數鄉村還保留著,成為懷舊的對象。

木臼的做法是將圓柱狀的木頭,由整段原木挖空刳鑿而成。木臼易腐壞難留存,多選用堅實耐用且不易腐爛的木質,如楠木、茄苳、櫸木、樟樹、烏心石木等,選取本身沒有裂痕的木塊來製做。

木臼是木質的搗臼,木樁是搗杵,作用和石臼相同,是樁搗穀物使其脫殼,或樁搗米飯使成麻糬糕餅的器具。目前多為原住民使用,分為圓臼與方臼兩類,多為大型立式。

原民將煮熟的小米和糯米趁熱放入臼內,經由不斷地樁搗後,使其均勻受力並產生黏性,是族人是在慶典活動時常吃的食物,也是酬神祭祖時不可或缺的重要祭品。

在阿美族的傳統社會裡,搗米是婦女的工作,杵殼時也會哼歌助興,如劉白羽《熱情的歌聲沒有停止》所寫:「婦女們從水井邊頂著水甕回來,然後高舉著木杵在巨大的木臼裡搗米。」

桌上型的臼,多為中藥加工常用工具,稱之搗臼,搗子叫杵臼,約有銅臼、石臼和木臼三種。用法是將藥材置於臼內搗末蜜丸,西藥則是將藥錠研磨成粉,方便幼兒吞服;近代有人將打小米的木臼轉為替咖啡脫殼的器具,所用的是舂米的木臼,並非搗藥的木臼。

老伴娘家的木臼一度被當成敲碎核桃、花生等堅果類的器具,經過長年槌打敲擊,臼體已磨損龜裂。看著斑駁的木紋,讓我有所體悟,人生也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有非凡的成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